1959年,顾方舟趁妻子外出,含泪将一瓶药水,喂给不足满月的儿子。啜泣说:“爸爸对不起你。”谁知,这时妻子却突然回来…… 想必很多80后小时候都会经历这么一个画面,那就是在自己5、6岁时,会被爸爸妈妈拉进医院,然后连哄带骗地被喂进去一颗小药丸。
一开始还哭闹不止的孩子一吃到这种药丸,几乎就会立刻停止哭闹,然而含着眼泪笑眯眯地把它吃完,有的孩子还会大声喊一声:“真甜!” 这些孩子们吃下的这种神似糖果的药丸实际上就是用来治疗脊髓灰质炎的疫苗,这种疾病简称脊灰,它可能引起孩童轻重不等的瘫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儿麻痹症。
而发明这种药丸、并且使得我国成为了“无脊灰”国家的科学家名叫顾方舟,一个拯救了无数孩子的人。 顾方舟出生于1926年,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病毒学家。他的青少年正是中国多灾多难、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最艰苦的时期,很多穷人因为生活贫困、生了病也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很多人就只能等死,这样的场景让顾方舟的内心非常难过。 于是,顾方舟就在心里立下了一个志向,一定要在长大后投身医学事业,帮助那些穷苦的老百姓治病。于是在1944年,顾方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系,并在1950年毕业后,被派往苏联进行深造。 1955年,从苏联学成回国的顾方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立刻投入到了传染病的研究工作中。而在不久之后,他就接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组建一支团队,以最快的速度研制一批药物,以应对在江南地区肆意流行的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它的学名叫做“骨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能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机体的弛缓性麻痹的疾病,在儿童群体中高发。
当时在全国,有不少孩子被这种疾病所折磨,不是病死就是落下了终身残疾,让父母亲人痛苦不已。 为了抑制这种疾病的肆虐,顾方舟就是在这种局面下临危受命,他虽然此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却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工作、研究。 新中国刚刚成立,各种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都很落后,国家能够给顾方舟和他的团队提供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很有限,但是为了挽救千万家庭,顾方舟和他的团队没有丝毫地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到疫苗的研制中。 功夫不负有人心,在经过了数十个不眠之夜后,顾方舟和他的团队终于研制出了第一批疫苗,并且在一些动物比如猴子的身上进行了实验,证明了没有问题。可是动物和人是不一样的,疫苗只有在人的身上取得效果,才能证明是成功的,可是谁来试呢? 顾方舟决定由自己亲自来试,按照他的说法,他是疫苗研制的负责人,必须承担起这项责任。幸运的是,在一周后,顾方舟的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这表明脊灰疫苗研制成功。
然而接下来又有一个难题摆在了大家面前,因为疫苗的受众人群基本上都是孩子,他们是否会对疫苗产生排斥就成了大问题。
顾方舟面对这个难题时没有经过太多的挣扎,就决定让自己刚满一岁的孩子充当“试验品”。可是这件事顾方舟没有告诉自己的妻子,他知道妻子如果知道,肯定会全力阻止他,可是为了全国数亿的孩子,他必须忍痛作出这个决定。 顾方舟一直在寻找机会,有一天,妻子正好有事出门,她前脚刚走,顾方舟就拿出藏好的药水,一把抱起一岁的儿子就给他灌了进去。
看到儿子咽下了药水,顾方舟的心里五味杂陈,他既担心孩子的生命安全,又期盼药水能够起到作用,紧张得不行。 恰好这时,出门办事的妻子刚好回家,看到这一幕气得就要和顾方舟拼命,顾方舟一把抱住妻子,泪水从他的眼眶里夺眶而出。他如何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可是为了全国上亿的孩子将来不再受罪,他做出了这个令人钦佩的举动。 此后的几天,夫妻俩不吃不喝,一直陪在儿子身边观察他的状况。令人欣慰的是,孩子的身体状况非常良好,没有出现任何不适,这让顾方舟大喜过望,他抱着儿子愧疚地说:“儿啊,爸爸对不住你!” 之后,顾方舟和他的团队再接再厉,又研制出了带有甜味的药丸型疫苗,这就让无数的孩子能够接受和口服。
1960年,这种药丸在全国被推广开,脊髓灰质炎病得到了极大地控制,很多家庭摆脱了这种病症的折磨,顾方舟也被称之为“糖丸爷爷”。 顾方舟一直活跃在抗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第一线,经过他和团队的努力,有150万儿童免于因脊髓灰质炎所致麻痹,至少11万儿童免于因小儿麻痹症而导致的死亡,实在是功德无量。
2019年,已经92岁高龄的顾方舟因病去世,2021年,他的雕像在北京协和医院举行了揭幕仪式。这位把毕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健康事业的人,他发明的糖丸虽小,却挽救了无数家庭,理应被我们永远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