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又有多少人知晓这位女英雄的存在?2023年4月20日,“中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5-13 19:36:41

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又有多少人知晓这位女英雄的存在?2023年4月20日,“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因病离世,享年86岁。  黄令仪,1936年12月8日生于广西南宁。家里不算富裕,父亲是广西博物馆的创始人,母亲是搞化学研究的专家。小时候,她赶上了战乱,吃过苦,但对学习的渴望从没断过。新中国成立后,她终于有了读书的机会。1954年,她考进华中工学院(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学的是电气工程。1958年毕业后,她又跑到清华大学深造,钻研半导体技术——那可是当时最前沿的领域。   1960年,黄令仪回到华中工学院,干了件大事: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半导体专业,还建了个实验室。没几年,她和团队就搞出了中国第一枚半导体二极管,别小看这玩意儿,它可是中国微电子的起点。1962年,她加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参与研发中国首台空间计算机。1966年,这台计算机成功面世,直接为中国的航天和计算技术打下了根基。   到了2001年,黄令仪已经65岁,照理说该退休享福了,可她偏不。她加入了龙芯研发团队,还当上了负责人。那时候,中国芯片技术被西方卡得死死的,核心技术全靠进口,日子不好过。黄令仪带着团队,从零开始啃硬骨头。研发龙芯的过程中,困难多得数不清。有一次,团队在设计多端口寄存器堆时卡住了,怎么都搞不定。她亲自上手,和大家一起改方案、做实验,日夜加班,终于把问题解决。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点燃了团队每个人的斗志。   2002年,龙芯1号问世,第一次让中国计算机有了自己的“芯”。之后,她又带着团队推出了龙芯2号、3号,一步步把国产芯片推向新高度。龙芯不只是个技术突破,它还实实在在改变了中国的处境。据说,龙芯每年能帮国家省下差不多两万亿元的采购费用。如今,它被用在北斗卫星、复兴号高铁、歼20战斗机这些大国重器上,保住了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命脉。到2023年,龙芯3A6000发布,性能已经能跟国际顶尖水平掰手腕,这背后,黄令仪的功劳怎么都抹不掉。   说起黄令仪,她这一辈子都在跟技术较劲,跟困难死磕。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科学家,而是实实在在干活的人。她不爱出风头,也不擅长讲大道理,但她用行动告诉我们:科技自立自强不是喊口号,而是得靠一群人埋头苦干。她晚年还在为龙芯操心,直到2023年4月20日因病去世,享年86岁。她的离开,没掀起什么大浪花,可留下的东西,却重得让人肃然起敬。   想想看,当我们在刷手机、追综艺的时候,黄令仪和她的团队在实验室里熬夜赶进度,为的是让中国不再受制于人。她的故事接地气,却又满满的正能量。她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传奇,而是我们身边那种默默做事、不求回报的人。只是,这样的英雄,在如今这个喧闹的时代里,实在是太容易被忽略了。

0 阅读:18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