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毛主席请王震来看他。当时他身上带着枪,所以警卫不让他见主席。毛主席看到这

时说历史 2025-05-14 09:45:14

有一次,毛主席请王震来看他。当时他身上带着枪,所以警卫不让他见主席。毛主席看到这种情况后,对卫兵说:“王震不会伤害我的。我相信他。以后他来找我,除了他带了原子弹,没必要拦他!”

王震究竟是何人?毛主席为何对他深信不疑?这一切都要从头说起。

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25年,王震奉命护送毛主席去往长沙韭菜园。那时的王震还以为自己就是护送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毛先生,压根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有多重要,但这不影响他的尽职尽责。

因为积极投身革命,王震在工人运动中成长得很快,1927年5月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王震则是返回浏阳老家扯起一支农民赤卫军。

1930年9月,中央红军转向江西活动,王震接到指示与红一方面军联系。到了红一方面军驻地一瞧,王震这才发现自己原先护送的那位毛先生竟然是自己崇拜已久的教员。

教员也还记得这一位老朋友,了解了他近些年的成绩后,对他大加赞赏。

结合当下的工作,教员决定给王震委派一个新任务——率浏北一支队组建湘东独立师,以期巩固和发展湘赣革命根据地。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员拍着王震的肩,道:“同志,我相信你!”为了教员这一句相信,王震是废寝忘食也要完成任务。

时间来到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作为湘赣苏区的主要负责人,王震自然也是赴瑞金参会。

然而,一场会开下来却让他憋得慌——他与李德就后续战略战术产生了争执,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会议一结束,王震立马就去了教员处探望。多年的交往,他早已视教员为精神上的导师,迫不及待地想请教员来评判这次会上的是非。当时教员虽暂时闲居在家,心里却颇为忧心前方的战事。

当从王震那里听说了会上的事情,教员一时竟有些无力,他不认同李德所谓“堡垒对堡垒”的战略,当即对王震说:“你们千万不可与敌人‘顶牛’,更不能同敌人死拼硬斗,还是要采取游击战术,慢慢‘吃掉敌人’。”

王震回到湘赣苏区后贯彻了教员的战略,避免了损兵折将的下场。

王震有多认可教员呢?他曾在张国焘的大力拉拢下,旗帜鲜明地站在教员一边。1935年,红军开启长征,张国焘被权势迷了眼,公然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甚至在当年10月于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

要想另立旗帜,兵马自然少不了,王震这类“实权人物”就成了他眼里的香饽饽。但面对张国焘给钱又许官的拉拢,王震却掷地有声地说道:“我们这个部队是井冈山的,是教员领导成长的,不能反毛!”

王震是一位武能定国文能安邦的全才。1939年8月,王震率三五九旅驻扎边区,几次粉碎敌人攻势,教员夸道:“你们来到东边,东边就安全。你们来到北边,北边也安全了。”

建国后,王震又在铁路建设和农垦方面立下奇功。从黎湛铁路到鹰厦铁路,从西北戈壁到南疆丛林,他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为了保证主席安全下达了一条规定:会见毛主席者,不得带枪。哪怕是开国上将来了,也需遵守这项规定。唯独王震是唯一的例外,有教员亲口放行。

那一日,王震结束了新疆的工作,入京准备去和毛主席汇报工作。此前王震一直忙于西北战事,对“不得带枪见毛主席”这一条规定并不知悉。

刚进北京,一身风尘的他也顾不上梳洗一番,直接就进了中南海。结果门口的警卫见他腰带上还系着枪套,立刻就拦住了他,道:“中央有规定,带枪是不能进去的。”

王震也不多想,直接就想交了枪进去见毛主席。可还没等他把枪拿出来,门内就传来了教员的声音:“是王胡子来了吗?”

听到警卫肯定的回答,毛主席就走了出来,笑吟吟地说道:“他绝不会害我,除非他带原子弹,不然带什么都不用拦着。”

王震对教员的爱重,是数十年来追随领袖出生入死的情感升华。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还在想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病床上的他曾与数位中央有关部门领导长谈,他说:“主席倡导改革,绝对不保守,绝对不闭关锁国。马列主义、教员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不倒的旗帜!”

开国57名上将,进中南海见毛主席皆需交枪,只有王震一人例外。教员愿意为王震破例,是因为他值得,他一心一意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一心一意追随教员。王震用真心实意的付出换来教员的全部信任,他们是背靠背的战友,更是共同奋进的同志。

0 阅读:176

猜你喜欢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