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紧紧搂住齐王妃:“弟媳,你美若天仙,愿与我共度余生。”齐王妃愤怒地回应:“你既灭我夫君和儿子,如今竟还想染指我?休想!”说完,齐王妃毅然转身离去。谁料,齐王妃却偷偷溜回李世民的床榻。
“弟妹久等了......”。杨氏猛地一惊,挣脱他的怀抱:“陛下且自重!臣妾乃罪臣李元吉之妻,您如此有失体统!”
李世民醒了大半,讪讪退下。的确,强占弟媳,有失皇者风仪。这一夜,他未得手,但心已动摇。自此,李世民频频造访杨氏,欲得她欢心。杨氏态度冷淡,避之不及。李世民知进退,不敢造次,只能叹息回宫。
直到有一日,李世民与杨氏在御花园里邂逅。阳光下,杨氏肌肤胜雪,冠蓝衣,步履轻盈。李世民望之痴然,再难移开目光。
“弟妹久待了。”他上前牵她的手。杨氏默然不语,任他拉着。两人漫步在花径,步履轻盈。这一日,杨氏的态度明显软化。李世民喜出望外,自此天天围绕在她身边。杨氏也不再抗拒他的求爱,甚至渐生情意。
终于有一日,杨氏邀请李世民入宫赏月。那一夜,皓月高悬,二人过从甚欢。次日天明,李世民召来宰相,询问立杨氏为后的事宜。众臣皆默然。忽一直臣李义府跪地谏言:
“陛下,杨氏为叛臣李元吉遗孀,身份特殊。若立为后,外界必然非议纷纷。臣恳请三思!”李世民沉吟片刻,意识到确有不妥。于是暂时作罢此事,将杨氏封为贵妃。
自此,杨贵妃与李世民情意绵绵,恩爱非常。李世民朝早暮迟,频繁出入杨贵妃的宫殿。两人云雨缠绵,视民如草芥。
十年过后,杨贵妃为李世民生下一子,取名李明。李世民再想立杨氏为后,被宰相苏威劝阻。苏威引古训诫李世民,不能重蹈覆辙。
李世民这才打消立后之念,但他仍对杨贵妃宠爱有加。杨氏也长袖善舞,时时谨遵皇命,未曾有失体统之举。
终李世民一朝,杨贵妃始终位居后宫第二。她与李世民的恩爱情事,成为一段佳话,流传千古。李世民为何要纳杨氏?这历来为人诟病。但放在当时,李世民此举也有他的考量:
首先,杨氏出身名门,是弘农杨氏嫡系,能够拉拢势力;其次,杨氏美貌绝伦,李世民确实倾心;最后,李世民需要后宫和谐,避免麻烦,收杨氏于后宫,可以起到监视之效。
可以说,李世民的举动并非完全出于私欲。他需要权衡各方利弊,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杨氏最终并未给他带来什么灾难。
历史充满戏剧性,难分黑白。我们不应用今人的眼光苛责已逝的英明君主。玄武门之变,已成定局;杨贵妃的悲喜离合,也已颂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