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礼部有个负责文书的小吏,穷得生活不下去了。正好赶上年末,眼看连年都过不去了。他偶然听说铁口神断李实中精通占卜和算命,于是准备了卦金前去请教。 京城刚下过雪,屋檐下挂满冰棱子。小吏揣着最后半吊钱,踩着薄冰往城西走。李实中住在破败的观音庙后头,院墙塌了半截,倒像是比他还穷。推开门,灰白胡子的老头正蹲在火盆前烤红薯,炭火映得他脸上沟壑分明。 "先生,求您给断个生路。"小吏把铜钱搁在缺腿的方桌上,竹简文书上记的尽是贵人名字,自己袖口却打着补丁。李实中掰了半块红薯递过来,红薯皮焦黑,掰开黄澄澄冒着热气,"礼部当差的?" 小吏一愣:"您认得我?"老头用火钳拨了拨炭火,火星子噼啪炸开,"每月初七,你在衙门口买两个素包子当早饭,总要多讨半勺辣酱。"这话说得小吏耳根发烫,原来自己寒酸模样早被人看在眼里。 三枚铜钱在青砖地上转圈,李实中眯眼瞧着卦象,突然笑出声:"明日未时三刻,抱着你最值钱的家当,站在礼部仪门东侧第三块砖上。"小吏摸不着头脑,他哪有什么值钱物件?浑身上下最金贵的,怕是那支秃了毛的狼毫笔。 腊月廿三祭灶日,礼部上下忙着洒扫庭除。小吏揣着毛笔往仪门挪,数到第三块青砖时,正巧撞见尚书大人训话。寒冬腊月,老尚书突然脚底打滑,眼瞅要栽进结冰的荷花缸。小吏下意识冲过去当肉垫,笔杆子硌在后腰生疼。 "好个机灵的后生!"尚书揪着他胳膊起身,瞥见他怀里露出的半截秃笔,"这般窘迫还守着文房?"第二日,小吏被调去誊抄奏章。这差事虽不起眼,却能看见六部往来的密件,连侍郎大人见了他都要点头。 李实中再来礼部送文书时,小吏追到角门硬塞银钱。老头捏着碎银子直摇头:"当日卦金已收,你我两清。"见左右无人,压低声音道:"你当尚书真会随便摔跟头?礼部仪门青砖每年腊月刷桐油,东侧第三块正对风口——"话没说完,巷子口传来车轮声,老头闪身钻进人群不见了。 开春吏部考核,小吏因"护驾有功"升了从八品。这日他抱着卷宗路过仪门,特意踩了踩那块青砖,桐油早被冰雪冲刷干净。文书房新来的小子凑过来巴结:"听说您要外放县丞了?"他笑笑没接话,袖袋里躺着李实中托人捎来的字条:桐油三月一刷,风口常换方位。
明朝万历年间,礼部有个负责文书的小吏,穷得生活不下去了。正好赶上年末,眼看连年
行走的小房车
2025-05-14 10:50: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