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观察者网“年度科创人物·年度求索者”获奖者、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治军教授做客心智观察所时,谈到国产操作系统与具身智能的双向奔赴,从技术演进、生态痛点、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剖析国产操作系统的突围路径,探讨具身智能在工业、服务等场景的落地机遇,同时揭示高校科研与产业需求深度联动的挑战与可能性。
关于操作系统与具身智能:如今,机器人作为未来的重要端设备,也需要操作系统作为支撑。从国家发展角度来看,中国长期面临 “缺芯少魂” 的困境,其中“芯”指芯片,“魂”指操作系统。国家等对其重视度不断提高,他希望将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变为现实。
应用现状与场景:机器人操作系统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全球尚无成熟产品,行业仍在探索。该系统需具备自主性,应用场景集中在自主化场景,如工厂替代人工。目前已在一些工厂进行原型示范,未达量产阶段。
应对质疑与展望未来:对于人形机器人发展中的负面声音,他认为技术发展需要迭代,大众应给予包容,创业者要敢于展示不完美产品并持续改进。若以人类身体能力为终点,当前机器人处于极早期阶段,但科技加速迭代,保守或乐观估计未来10年内或将迎来颠覆性变化。
并且,人形机器人发展需全社会协同“陪跑”,包括政府引导、资本耐心、科技工作者创新、职业教育联动等。同时,学者和企业要平衡技术创新与商业需求,保持长期主义,产研耦合将是未来主流模式。
关于合作模式: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可以为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源对接,包括直接投资和链接客户、行业应用场景等资源,助力企业成长。
对年轻人的建议:具身智能是前沿领域,充满挑战与机遇,高校新生和从业者应积极投身该领域。其研发的操作系统是微观载体,与物联网生态紧密相关,中国正处于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跃迁阶段,需多方协同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