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左右,朱德跟一位17岁姑娘谈话,却被曾志撞见,她兴致勃勃的凑到朱德身旁悄声问道“军长,你看刚才那个姑娘怎么样啊?朱德说“像个红军战士的样子。”就是因为这一句话促成了一桩良缘。 朱德是红军总司令,但忠厚朴实的像一位老农民,不熟悉他的人见了,谁也不信他是叱咤风云的红军统帅,中央苏区还一度还流传着老百姓找朱德找错人的故事。 朱德原名曾叫朱代珍,也曾名为朱建德,在1988年6月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出生,后来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为了寻求医治中国的药方,于1922年9月前往德国留学,后来几次被德国当局逮捕,并驱逐出境后,又前往苏联学习,在1927年跟周恩来,贺龙,叶挺等发动了著名的南昌起义。 在1927年10月时,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遗部前往江西信丰时,正召开座谈时,突然有人进来,报告了几位战士抢劫了离城20余里的一家当铺的事,此事非同小可,我党的纪律便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让人民当家做主人,故而得知此事后,朱德大怒,让陈毅负责去查此事,严查到底。 最后陈毅让战士们将抢来的财物归还,后来将三个为首的抢劫者当众枪决,以平民愤。 此次枪决三位为抢劫者,是为了民众,是为了纪律,是为了军法,朱德老总自始至终都爱兵如子。 苏区干部的好作风中,便记载了他这样一段往事,当时兴国县籍的红军战士严德胜(当时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特务大队战士),彼时正是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期间,长期步行,他脚上的草鞋已经破的不能穿了。 不仅影响行军速度,也容易拖后腿,走不快,所以他索性便脱下来丢在路边,光着脚丫子走路,他也不嫌疼,照旧跟战士们嬉笑,照常行军。 却恰好被总司令朱德看见了,朱老总不声不响的捡起了严德胜丢掉的烂草鞋,第2日早晨,刚想要继续光脚行军的严德胜,就发现自己的草鞋已被补好,放在了旁边。 找到一位交厚的战士,跟对方打趣“我的草鞋是不是你给我捡回来的?”对方一头雾水,此时队长走上前来,笑着答疑解惑说“都不用猜了,这事儿跟朱德总司令有关。” 原来朱德在捡起严德胜的烂草鞋后,便趁着深夜把它补好了,然后又悄悄的放在正在熟睡的严德胜旁边。 这便是朱德老总风范,他不仅爱兵如子,还爱民如子。在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二、三纵队出击闽中时,途经一个村子,当时红军断粮,想借当地富户家的大米,后来便有人反应,村中只有苏和家大米充裕,但此前,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谣言,苏和已然逃往山中避难了。 大米也成了无主的,但朱德却让人将大米过秤后,留下了足额的买米银子,还让苏和的邻居代为转交。 还让人在苏和的墙上留下了一封信“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二十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里。红军。”苏和一家回来后,感动的泪流满面,感叹红军纪律严明,感叹朱德老总爱民守信。 这样的朱老总在1929年左右,孤身一人时,战士们心中都很担忧,想朱德老总得有个伴儿,身边能有人照顾。 那日,刚好朱德跟17岁左右的康克清谈话,却恰好被曾志给看见了。 曾志看后心中颇为激动,便悄悄地问朱德“军长,你看刚才那姑娘怎么样呢?”朱德点了点头说“很不错,像个红军战士的样子。” 康克清的养父曾是地下党员,1926年时还是农协主席,康克清的革命信仰也十分坚定,小小年纪的她便在养父的影响下,参加了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在1928年9月,陈毅率军来到万安时,康克清便参加了红军。 “我的养父是个地下党员,他带了一个戏班子演采茶戏,经常到罗源洞、棉津一带演出。1926年他是农协主席,红军来万安时,第一个就是找他接头的” -康克清 这样,有着革命性信仰,又生于革命家庭的康克清跟朱老总再般配不过了。 所以曾志想要当个媒人,当个月老,撮合二人,后来二人在1929年还真的结为伉俪。康克清成为我国革命历史上一位较为德高望重的妇女运动领袖,朱德老总则在69时被授予元帅军衔,是我军10位元帅中最年长的一位,后来在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岁。
1949年,卫立煌为保85岁家母求助朱德,朱德深感棘手,转而请教毛主席。毛泽东看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