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

粉樱萌娃 2025-05-14 14:46:42

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村民居然端来一碗猪食,没想到,何家庆不仅没生气,甚至接过那碗猪食,泪流满面的吃了起来。 那年秋天,安徽大学生物系教授何家庆背着帆布包走进大别山深处的村落。 那时他已经在山沟里转悠了半个月,裤脚沾满泥巴,鞋底磨得开了胶,太阳落山时,他错过了去县城的班车,只能借宿在村民老周家。 灶房里飘出苞米糊的焦香味,他的肚子跟着咕噜叫了两声,老周媳妇在碗柜前转了三圈,最后端出个豁口的粗瓷碗。 只见碗里盛着黄澄澄的糊糊,还冒着热气,老周不好意思的解释:"实在对不住,这是给猪拌食的苞米面......" 话没说完,何家庆已经接过碗,捧着碗沿转着圈吸溜,苞米渣子刺嗓子,他吃得急,呛得直咳嗽,眼泪顺着鼻梁往下淌。 他摸着火辣辣的喉咙,想起前些日子在县农业局看的档案:整个大别山区,像老周家这样年收入不足五百块的农户占六成,山多地少,种啥都长不好,老百姓过年才能吃顿白米饭。 其实早在十四年前,他就开始跟这片大山较劲,1984年他头回来大别山考察,在山洪里捡回条命。 那次他亲眼见过野猪拱过的红薯地,见过石头缝里巴掌大的薄田,见过八岁娃子背着弟弟挖野菜,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没曾想1984年的一个发现,让他看到了希望,那回他追着棵稀有植物钻进老林子,脚下一滑摔进山沟。 等他抓着藤蔓爬起来,发现裤腿上粘着团黏糊糊的块茎,后来他查资料才知道,那叫魔芋,耐旱、抗虫害,加工成食品能卖上好价钱。 往后的十四年里,他像着了魔似的往山里钻,有回碰上狼群,他举着火把和绿眼睛对峙到天亮。 即使被山蚂蟥咬得双腿流脓,依旧拄着树枝走了二十里地,坚决不退缩。 好在这些罪没白受,他摸清了整个大别山的土质,北坡酸性重,南坡石头多,种庄稼不行,种魔芋倒是正合适。 1998年那碗猪食下肚后,他彻底豁出去了,自掏腰包买魔芋种,扛着铺盖卷住进村委会。 白天在地头教农民怎么起垄施肥,晚上蹲在灶台边研究魔芋粉加工。 村里人开始当看笑话,直到老周家第一茬魔芋卖了八百块钱,这下可炸了锅,原先种红薯的坡地全改种了魔芋。 实际上,魔芋真是个宝。加工成精粉能卖到日本韩国,做成素食卖进城里超市,边角料还能当饲料。 没出三年,老周家起了两层小楼,村里通了水泥路,原先跑出去打工的后生们,现在都在家门口的加工厂上班。 何家庆没闲着,他的破自行车轱辘转遍了云贵川,在湖北恩施,他教会土家族老乡用魔芋做豆腐,在陕西岚皋,他带着村民搞魔芋面条加工。 等到2005年全国魔芋种植面积涨了二十倍,二十万农户靠这个脱了贫。 被称作"魔芋大王"的他,常年穿着洗褪色的中山装,有记者去他家采访,发现最值钱的东西是满屋子的植物标本。他闺女说,老爷子这些年倒贴进去的工资少说有二十万。 他自己倒不在乎,他说最舒坦就是去山里转悠,看见谁家灶台上摆着魔芋烧肉,比吃龙肝凤胆还香。 老周现在逢人就讲那碗苞米糊的故事,他说何教授捧着碗的手直打颤,不是嫌饭差,是心里憋着股劲。 正是这股劲撑着他走过悬崖峭壁,挺过洪水野兽,最终让山沟沟里长出了金疙瘩。 信息来源:悲痛!魔芋大王何家庆教授去世.光明日报 .2019.10.20.

0 阅读:206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