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时报称中国的喷气式飞机和导弹使巴基斯坦成为战胜印度的赢家,巴基斯坦击落印度战斗机标志着南亚空中力量平衡的转变,以及中国成为空战大国。
最近在克什米尔上空的空战导致印度损失了多架战斗机,包括珍贵的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一架俄罗斯制造的 Su-30 MKI 和 MiG-29 以及一架无人驾驶飞行器,这挑战了关于印度对巴基斯坦具有空中力量优势的假设。
这些小规模冲突也展示了中国的战斗机和导弹技术相对于西方和俄罗斯同行的有效性,尽管双方的人为因素显然在结果中发挥了作用。
在战术层面,巴基斯坦在导弹和战斗机方面的优势可能是其对印度的决定性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制造的 PL-15E 超视距导弹,其残骸在印度旁遮普邦被找到,标志着其首次在战斗中亮相。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贾斯汀·布朗克说,中国的 PL-15 超视距导弹在性能上与美国的 AIM-120 相当,并超过了俄罗斯的 R-77。布朗克表示,PL-15 配备了一个小型有源电子扫描阵列 (AESA) 雷达和一个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他估计 PL-15 的射程为 200 公里,尽管出口版的射程上限为 145 公里。
此外,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道格拉斯·巴里在 2022 年 9 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PL-15 的固体推进剂推进器比印度阵风上使用的流星导弹实现了更快的燃尽速度。
至于中国制造的歼-10C 战斗机的能力,布朗克指出,该机具有主动电子扫描阵列 (AESA) 雷达、现代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电子支持措施、雷达警告接收器 、导弹进近警告套件和数据链,使其在态势感知方面有更好的机会与现代对手竞争。布朗克表示,歼-10C可以与非第五代空中对手竞争,凭借AESA雷达、远程PL-15导弹、现代驾驶舱和头盔显示器,歼-10C和未来的变体可能会成为21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主要的近距离空中威胁。
虽然歼-10C 的能力不断提升,但其西方竞争对手反而已经显示出老化的迹象。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2025 年 1 月的一份报告指出,阵风缺乏雷达隐身和专门压制敌方防空的能力是重大缺陷。它援引法国空军高级军官的话说,在联合演习期间,用阵风目前的传感器套件,对抗隐形战斗机的任务“很难取胜”。该报告警告说,虽然阵风在中短期内仍然可行,但其局限性可能会使其在以五代机为主的高强度联军行动中沦为辅助角色。
在作战层面,巴基斯坦机队的空中预警和控制可能在击落印度战斗机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巴基斯坦配备 Erieye 的 Saab 2000 机载预警和控制飞机能够在最远 450 公里的范围内探测和跟踪敌方飞机,包括那些在低空飞行以躲避雷达的飞机。这些平台可以与在雷达关闭的情况下的己方战斗机协调,从而提高隐身性和生存能力。据报道巴基斯坦在最近的小规模冲突中使用了中国的 PL-15 导弹,旨在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 AEW&C 平台(如萨博 2000)的中途制导,使其能够在发射导弹的战斗机不需要照射目标的情况下自动寻的。这种网络化方法不会引发目标飞机的早期预警,直到导弹激活其机载 AESA 导引头进行终端制导。
与巴基斯坦相反,印度在 AEW&C 监控其广阔领空的能力方面落后,只有三架 A-50EI 装置和相同数量的国产 Netra Mk 1 飞机。这些作战缺陷也影响了更广泛的战略图景,巴基斯坦对印度的空中胜利可能是中国对其战斗机最有力的推销。巴基斯坦在最近与印度的小规模冲突中的表现会增强中国在中东的战斗机销售宣传,埃及、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是潜在买家。此类销售可以推动中国的“战斗机外交”,战斗机的广泛技术、维护和培训要求将促进中国与其客户之间更深层次的战略联系,同时也可以成为北京的影响力杠杆。
总之,巴基斯坦最近成功击败了印度的战斗机,这不仅改变了南亚的空中力量平衡,还标志着中国成为空战和战斗机销售领域的真正全球力量。
印巴冲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