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芬太尼成瘾问题,说白了就是自己作的,不愧是“罪恶之都”,百无禁忌。 芬太

迎丝聊历史 2025-05-15 17:49:30

美国的芬太尼成瘾问题,说白了就是自己作的,不愧是“罪恶之都”,百无禁忌。 芬太尼这个药是实验室里人工造出来的强力止痛药,专门用在普通镇痛药搞不定的场合。比如癌症晚期病人疼得实在受不了,或者做大手术之后剧烈的疼痛控制,医生才会使用这个最后的手段。   要说它厉害到什么程度,效果比普通吗啡强一百倍,比常见毒品海洛因还厉害五十倍。 人要是用了这药,哪怕之前疼得在床上打滚,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这样的强力药剂就像双刃剑,在正规医院能治病救人,放到错误的人手里就成了危险品。   关键就在于用量的把控。医疗机构里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护士严格管理,自然可以发挥它救命的功效。可要是流到外面被乱用,这药瞬间就变了性质。 特别是有心人发现它不仅镇痛效果好,还能给人带来特别的舒适感,就开始动歪心思了。   时间退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几家大制药公司突然冒出个赚钱主意:如果能把强力止痛药包装成日常药品,市场不就能无限扩大了? 于是他们推出了所谓的"奥施康定",广告里吹嘘说这种药持续时间长、不容易上瘾,可以放心长期使用。   监管部门的操作让人大跌眼镜。当时美国负责药品审核的FDA居然真的批准了这种药,还列为安全药物。 接着发生的事情就像开了闸的洪水,医生们不管病人是腰痛还是腿酸,随手就开这种强效止痛药,处方单像雪花一样飘出去。   数据显示,短短五年间全美阿片类处方暴增三倍。到了2010年那会儿,全年开出两亿五千九百万张止痛药单子,平均下来每个美国人每个月都能分到二十片。 药企赚得盆满钵满,可他们隐瞒了一个要命的事实,这些所谓"低成瘾性"的药品,实际上比之前的药物更容易让人上瘾。   原本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现在连普通牙疼都敢开出来用。结果就是整个社会突然冒出大量药物依赖者,很多人从合法用药开始,渐渐陷入无法自拔的深渊。 等到医疗机构反应过来,大错已经铸成:既有痛不欲生的病人靠着这些药活命,又有成瘾者偷偷在黑市交易,形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   从芬太尼的特性其实就能看出问题。医疗领域需要这种超强效力的药物,是因为确实存在普通手段无法处理的极端疼痛。 但如果用药标准放宽到常规治疗,就等于把军用级武器当日常防盗工具,不出乱子才怪。 这个道理在奥施康定事件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国药企为了利润推波助澜,监管部门把关失职,最终酿成波及千万人的社会危机。   现在回头看整个过程,最让人唏嘘的就是明明大家都知道强效药有风险,但当利益足够大时,什么科学原则都容易被抛到脑后。 芬太尼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关键还是看怎么用、谁来用。用对了救人性命,用错了害人无数,这才是这个药最值得深思的地方。

0 阅读:89

猜你喜欢

迎丝聊历史

迎丝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