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身边很多中产家长把孩子从国际学校里转出来了?
很多人说张雪峰老师配享太庙,这话有些过,但是对于就业,张老师的确有着脚踏实地的调研,而且深耕就业领域的他敢说真话,敢说实话。 比如说对于留学赛道,张老师张嘴就说家长能给安排工作吗?否则留学回来的学生,即便是全球排入了前50,也要要逊于985,211。这话捅了很多机构的蚂蜂窝,实际上真是这么回事儿!
前一阵儿有个董小姐,我说的是岁数大的那个,嚷嚷着自家企业不招海外留学生,结果不知怎的,本来是私底下的交谈,有人给捅出去了。这下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实际上董小姐这话虽说不该捅出去,但是对于很多民企来说,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民企要的是干活的人! 那天我问我弟他们单位愿不愿意招留学回来的美英澳研究生,或者是本科,我弟听了之后说: 我们要的就是吃苦耐劳,留学只能证明你家境好,可家境好的孩子谁肯弯腰? 与其那样我们不如招从农村小城市出来的孩子,那帮孩子还真有点拼搏劲儿。 对他们来说有个不错的工作,落户省会,这就是梦想,他们愿意为之努力。 这话在我老伴儿那儿也得到了证实,在大国企里,很多海外留学的学生真到了岗位上,1点都不吃香,反而要面对别人的冷眼。
为啥?因为在许多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里,本土名校走的是产供销一条龙,说白了学校里学的东西,到了单位两三年,你就能上手。 尤其是很多优质工科院校,与许多大单位有传统合作关系,长期往这里输送人才。 再到单位一看。嚯。这是你师兄,这是你师叔,大家论资排辈,热热闹闹。要知道在单位里有自己的学长,这是一件非常利好的事儿,我当年就是光杆一个,没有学长,特别羡慕那些有师兄提携的人。
但是老伴他们单位也有留英的,留美的。私底下说一句,很多都是安排进去的,懂的都懂。张雪峰老师就把这事儿给挑明了,问家长能安排吗?先有就业目标,再出国留学。
如今大家对许多走出国留学赛道的暗箱操作,都心知肚明,说白了好多孩子跟国内考不上一本,想个办法绕一下,弄点什么加分或者上个社区大学再转转,据说那另一个董小姐就是这么操作的,但是这些人,有的放矢。
他们走的那条赛道的确存在,而且咱一时半会儿也没法全堵死,这在哪朝哪代都杜绝不了,咱只能说以后慢慢的通过制度把它规范起来。
真正张老师劝的是那些拿着四五百万当钱的人。对了,这话说的有点口大哈,拿四五百万不当钱。诶,出国留学就得有这个度量,否则您一年100万的读了个英美的硕,回来之后月挣个四五千大毛。 最后算了算,100年回本。你说这心理落差有多大? 砸了500万,让孩子学艺术,最后入职一家私立学校,干两年,学校黄了,这就是我身边的真事儿!孩子大人都觉得冤。
更有甚者,很多中产的少爷小姐觉得自己已经有国际视野了,你让他干基层工作,真弯不下那个腰来。
看看他的朋友圈,去年今日此娃还打卡曼哈顿59街,举着12美金一杯的冰美式,高雅留影呢?今年一上班,就给发的河北一厂子生产线上去了,方圆20公里连个麦记都没有。一水的狗食小馆也就卖个拉面饺子加火锅。 跟一帮职高生在一块儿干活。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手里拿个小本本。 但干的也是基层工作,你说他这落差大不大,他能干的下去吗?少爷不到一年就辞了,给他爸妈气的。 这才真是:我本以为我会与苍鹰为伍,可现在的周围,全是苍蝇添堵。
当下的就业形势就是这样,要么你吃苦耐劳,能接受卷,要么家长铺好道路,能给孩子做到点对点,真正失败的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你说没钱吧,四五百万他敢砸。你说有钱吧?面对着孩子那点点缀性的工资,心里这关他还过不去,这样的人趁早别出去了。因为留学的光环,如今已经被一帮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弯道超车分子给搞坏了,光环变脏水了,现在居然有人喊出,不许歧视留学生。您说说这是啥行事?
所从,如今在北上,很多家长又急急忙忙把自己的孩子从国际学校转出了,因为这种趋势一眼望下去,十年之后留学这条赛道,就没啥人走车马稀了。
还是踏踏实实在国内拼高考吧,否则弄不好把孩子耽误了。有人跳着脚的说,我家孩子跟美国念的这学比清华排名还高,问题是那是西方的排名,你得落地美国才能用得上,跟咱这儿不理那套啊!
留学这件事不难为资产雄厚的家庭,因为他们素来是世界公民,你要愿意留美,大不了我给你砸个500万美刀买户口,川子那正卖呢。再砸500万给你买套房! 也难为不了普通百姓,因为压根就不考虑。咱娃就是踏踏实实拼高考,真正坑的全是中产!
哎可怜的中产,菜地里就这点绿韭苗,面对的却是一茬又一茬的大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