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一名中国远征军连长娶了一名日本女战俘,两人婚后在四川隐居。连长万万没

文史记叙录 2025-05-16 09:26:43

1945年,一名中国远征军连长娶了一名日本女战俘,两人婚后在四川隐居。连长万万没想到的是,若干年后,他竟然因此继承了上亿家产…… 刘运达出身四川重庆附近的一个小山村,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靠种地糊口。1937年抗战爆发,日军轰炸重庆,村子附近也被炸得稀巴烂,他20岁那年气不过,跑去参军,想为国出力。在军营里,他苦练枪法和指挥,凭本事当上了新六军50师201团的突击连连长。1944年,他被派到缅甸打仗,跟着远征军支援盟军。那时候条件苦得要命,丛林里又湿又热,蚊子咬得人没脾气,但刘运达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1945年3月,远征军攻打拉什奥,那是缅甸的一个战略要地,打得特别激烈。刘运达带着连队冲锋陷阵,终于拿下阵地。战斗结束后,他们抓了几个日军俘虏,其中有个18岁的女护士,叫大宫静子。她是被日本征召到前线干活的,战败后落魄得不行。团长本来要枪决所有男俘虏,刘运达看大宫静子年纪小,又是女的,就壮着胆子求情,把她留了下来。战争一结束,他退役回了四川,顺便带上了大宫静子。两人结了婚,日子过得清贫但踏实。 他们在四川乡下安了家,房子简陋得不行,前头有块小菜地,后头是竹林。刘运达每天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大宫静子在家操持家务。她刚来的时候一句中文都不会,靠着字典和村民教,慢慢学会了说话。村里人一开始对她有偏见,毕竟是日本人,但她老实本分,时间长了大家也就接受了。两人还有了两个孩子,家里虽然穷,但总算有点盼头。大宫静子从不提她在日本的家人,刘运达也不问,怕她心里难受。 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过了几十年,直到1977年10月,村口来了辆黑色轿车。这在乡下可是稀罕事,刘运达还在地里干活,听说后赶紧跑去看。车上下来几个人,其中有个白头发的老头,说是大宫静子的爹,叫大宫义雄,是日本金泽市日中友好协会的会长,家里有亿万家产。他女儿战后失踪,他通过中日友好的渠道查到她在四川,就跟着访问团来了。大宫静子见到老爹哭得稀里哗啦,聊了没多久就决定回日本。刘运达带着孩子送她到村口,算是暂时分开。 大宫静子回了日本,住进了金泽市的大宅子,生活一下子变得阔气起来。但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四川的家人,每个月都寄钱寄信回去。她好几次写信让刘运达带孩子去日本团聚,可那时候签证难办,路费也贵,计划拖了又拖。直到1980年,刘运达才终于拿到签证,60岁的他头一回坐飞机去了日本。到那儿一看,大宫家的宅子气派得不行,他穿着旧布鞋站在门口,感觉自己跟那地方格格不入。大宫义雄见了他特别客气,说感谢他照顾女儿这么多年。大宫静子也说,她从没跟家里提过四川的苦日子,只说刘运达对她好。 后来,刘运达留在了日本,跟大宫静子团聚。大宫义雄年纪大了,把家产交给了他们。这笔钱多得吓人,换算下来上亿都不止。刘运达没被钱迷了眼,他心里还是放不下四川老家,回去好几次,掏钱修路建学校,村里人都说他够意思。他和大宫静子的故事传开了,中日两边都拿他们当战后友好的例子。这段缘分从战场开始,愣是跨过了国界和仇恨,成了真传奇。 这段经历听着挺玄乎,但想想也挺接地气。刘运达是个实在人,打仗拼命,回家种地,娶了个日本媳妇也没啥架子。大宫静子呢,从战俘到村妇,再到富家女,心思一直没变,够韧。两人能走到一块儿,靠的是缘分和互相撑着。大宫义雄有钱归有钱,但也没啥负面事儿,就是个找女儿的老头,挺正常。整个故事没啥大起大落,就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搁谁身上都觉得可信。 再说说这上亿家产咋来的。大宫义雄在日本做生意发了家,战后经济起飞,他赶上了好时候。女儿失踪后,他没放弃找人,后来中日关系缓和,他托人打听,总算有了线索。刘运达继承家产其实不算意外,毕竟大宫静子是他唯一的孩子,老人家把钱留给女儿女婿,天经地义。只是刘运达从种田的变成亿万富翁,这反差确实够大,搁谁都想不到。 这事儿放到现在看,也有挺多值得琢磨的地方。战时两国打得你死我活,可人跟人之间还能生出感情,说明人性这东西比仇恨硬核。俩人隐居四川那段,日子苦但过得下去,靠的是互相搭把手。后来有钱了,刘运达也没忘本,拿钱回馈村里,挺实在。这种故事不光是传奇,还带点人情味儿,让人觉得靠谱。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