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陈毅被叛徒诱骗下山,途中他觉得口渴,于是拐到一农户家里喝水,却因为农妇说了两个字,突然意识到这是个圈套! 说起中国的十大元帅,无不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大才。而其中,陈毅元帅的经历却是最具戏剧性的,曾因一场意外捡回一条命。 1921年前后,随着十月革命的声音传播到国内,我国的先进分子终于找到了救国之道,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而此时,刚回国不久后的陈毅听到消息后,便义不容辞的入了党。 作为从法国留学归来的高知人才,陈毅自然是文武双全。随着多次提出宝贵战略建议、为党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后,陈毅就被委以委员会书记的重任。自此,陈毅的名声彻底响亮起来。 在湘南起义、土改战争等重要战役期间,陈毅发挥了重大作用,也由此一路平步青云。可就在一切都在稳中向好之际,一场暗中酝酿的阴谋却是不请自来。 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国共并未建立统一战线,反倒隐隐有着敌意。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老蒋自然视共产党为眼中钉。谁都知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国军自然就将目光放在了风头正盛的陈毅身上。 当时,陈毅刚参加战役不久,因受伤不得不留在梅山,是条落单的“大鱼。国民党得知消息后,便下了一盘大棋,准备拿下陈毅,来挫挫共产党的志气。 特务抓住了陈宏对其严刑拷打,又以其家人为要挟手段,迫使陈宏投靠。陈宏在这盘棋里是个关键人物,其身为共产党的联络员履历丰富,说的话极具分量,完全足以哄骗陈毅脱离队伍,进而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这位重量级人物。 而事实也诚如他们所料,当陈宏以“上级领导派人前来,需前往接应”的理由劝陈毅下山时,陈毅就信了。为避免人多暴露,他仅仅带了几名心腹下山。可以预见的是,但凡到了所谓的接应地点,等待着他的必然是国民党的十面埋伏。 然而巧的是,一场意外却打破了这必死的局面。由于天气炎热,陈毅等人赶路中途便口干舌燥,于是拐到了一户农家里借水喝。 趁着农妇打水期间,陈毅顺口问了句陈宏的下落。农妇经常见陈宏山上山下来回跑,自然认得,就回了句“他往糖铺的方向去了”。 “糖铺”这两个字,瞬间引起了陈毅的警觉。这地方正是组织的接头点,平日里没有要事谁都不会去,以免被国民党的人发现。可如今陈宏身上没任务却跑到了接头点,能说明什么?十有八九是投敌了! 果然,陈毅带着战友从小路撤离后,就远远地看见国民党的队伍重重包围了藏身点,不禁感到后怕。要不是陈毅反应快,所有人都得交代在这! 此次险死还生并未钝了陈毅的锐气,反倒让他愈发坚定了革命决心。此后陈毅所作《梅岭三章》之中,更是道尽了革命先辈视死如归的沙场豪情。而这场经历也成为了陈毅的重要一课,让他在今后逐渐蜕变为人尽皆知的“军神”。 一场意外,不仅改变了陈毅的命运,更推进了新中国的到来。与其说这是运气,不如说革命前辈的安然无恙和祖国的繁荣富强,是历史必然! 百度百科 | 陈毅 文 | 秦玖 编辑 | 史叔
1937年,陈毅被叛徒诱骗下山,途中他觉得口渴,于是拐到一农户家里喝水,却因为农
剑指天涯笑江湖
2025-05-16 14:49: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