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冬,冶金工业部高副部长被秘密逮捕,从攀枝花押回京。那些人暗中指使,以“fan ge ming”罪判处死刑,此事传到老首长王震上将耳朵里。王震上将站出来,多次公开讲:“他讲过的话,我也讲过,是不是一起枪毙?” 1973年冬天,中国政坛还笼罩在文化大革命的余波里,空气里满是紧张和不安。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高树勋,就在这时候从四川攀枝花被秘密抓回北京。抓他的理由很简单,说他“反革命”,还定了死罪。可这罪名背后,是那些激进派想借机搞掉他,杀鸡儆猴,稳住自己的位子。消息传得快,没多久就到了王震上将那儿。王震一听就炸了,觉得这事太离谱,非得管一管。 高树勋这人,1910年出生在河北一个小村子,家里穷得叮当响,可他早早就投身革命,扛过枪,打过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都闯过来了,身上带着一股子硬气。新中国成立后,他没歇着,转去搞工业,进了冶金工业部。1960年代,他被派到四川攀枝花,负责建钢铁基地。那地方条件苦,可他愣是带着人把厂子建起来了,干得有声有色。按理说,这种人应该是功臣,可偏偏他嘴直,心直,敢说实话,结果得罪了人。 这回的事,起因就是他在工作里说了些不合时宜的话。1973年那会儿,政治风向还很乱,谁要是说错一句,就可能被扣上大帽子。那些激进派抓着他不放,给他安了个“反革命”的罪名,直接秘密逮捕,连个公开审判都没走,直接就要判死刑。消息传出去的时候,高树勋已经从攀枝花被押到北京,关起来了。 王震跟高树勋是老交情,战争年代就认识,知道他是个啥样的人。王震这人,脾气火爆,讲义气,看不得自己人受冤。他听说这事,气得拍桌子,觉得这帮人净搞些歪门邪道,根本不抓正事儿。1974年1月10日,冶金工业部开了个紧急会,王震直接上台,冲着那些指控高树勋的人开炮。他撂下狠话:“高树勋讲过的话,我也讲过,你们要枪毙他,是不是连我也一块儿毙了?”这话说得掷地有声,把在场的人都震住了。 王震为啥敢这么硬气?一来,他是老资格的革命家,资历摆在那儿,谁也不敢轻易动他。二来,他心里清楚,高树勋不是啥反革命,就是说了几句实话,被人抓了把柄。他站出来,不光是为救人,也是想给那些搞乱子的人提个醒:别以为没人敢管你们。 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就完。王震发了话,可那些激进派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背后有势力,不想轻易放手。好在王震没退缩,他找人查案子,硬是把事情往明面上扯。1974年2月,高树勋的案子被重查,查来查去,发现所谓“反革命”的证据全是捕风捉影,根本站不住脚。2月20日,高树勋终于被放出来,捡回了一条命。 出来以后,高树勋没闲着,又回到工作岗位上接着干。他那股子干劲儿一点没减,照样为国家工业出力。一直干到1985年退休,他还当了顾问,带着年轻人搞技术。1995年,他因病去世,活了85岁。一辈子没啥花架子,就踏踏实实干活,留下的名声也干净。 回过头看,王震这事儿干得真不赖。他救高树勋,不光是救了一个人,也是给那时候的政治风气敲了个警钟。1973年那会儿,像高树勋这样的冤案多得去了,多少人稀里糊涂就没了。可王震站出来,硬顶着压力把人捞回来,靠的就是一股子正气和对老战友的情分。这不是啥高大上的英雄故事,就是实打实的人性亮光。 再说那些搞阴谋的人,他们也就是趁着乱劲儿逞能,真到了明面儿上,啥也拿不出手。案子重查的时候,他们的证据漏洞百出,连瞎编都编不圆。只能说,那年头的政治斗争,太狠,也太乱,多少好人差点栽进去。 高树勋这人,其实挺普通,就是个干实事的干部,没啥背景,也没啥心眼。可他能活下来,真得谢王震。王震那句“一起枪毙”,听着糙,可里头有真情,也有胆量。那时候,能站出来说这话的人,不多。 这段历史,现在听起来有点远,可想想,那时候的人活得真不容易。冤案、斗争、派系,啥都掺和一块儿了。可总有像王震这样的人,愿意站出来顶一顶,才让有些事没彻底烂下去。
肖医生和董医生终于迎来了人生最痛苦最黑暗时刻!国家卫健委发布了调查通告,肖医生因
【2评论】【1点赞】
二胡
胡说八道,高树勋没有担任过什么冶金部副部长,他原是冯玉祥部下,1945年起义,后长期担任河北省副省长,1972年就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