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火了之后,有村民找上门来:“你年入1500万,我都听银行的人说了,再借我100万,我儿子结婚买房。”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菏泽郓城县朱楼村的田地里,经常能听到一个小伙子的歌声飘荡在风中。那个时候,朱之文还只是村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穿着朴素的衣服,手里拿着农具,却总是忍不住要哼上几句。 朱之文的童年并不顺遂。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长大,家里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早早就退了学,拿起锄头跟着母亲下地干活。那些年,别的孩子还在教室里读书写字的时候,朱之文已经在田埂上学会了犁田播种。 村里的邻居们对这个爱唱歌的小伙子颇有微词。每当他在田里劳作时放声歌唱,总有人摇头叹息:"这孩子脑子是不是有问题,一天到晚唱个不停,还不如多干点活。"有的人甚至直接说他"精神不好",但朱之文从不在意这些闲言碎语。对他来说,唱歌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是支撑他度过艰苦岁月的精神寄托。 成年后,朱之文和许多农村青年一样,选择了外出打工这条路。他来到城市,做过建筑工人,干过各种体力活。城市里的生活虽然依旧辛苦,但至少他可以更自由地表达对音乐的热爱,不用再担心邻居们的嘲笑声。下班后,他经常会找个安静的地方练歌,那些经典的民歌和戏曲在他的演绎下别有一番韵味。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1年,朱之文听说山东卫视有个叫《我是大明星》的选秀节目,决定去碰碰运气。那一天,他穿着那件标志性的绿色军大衣走上舞台,当《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旋律响起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虽然他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方言口音,但那厚重的嗓音和深情的演绎瞬间征服了观众。一夜之间,"大衣哥"的名号传遍了大江南北。 成名之后,朱之文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演邀请如雪花般飞来,各种综艺节目争相邀请他参加。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这个突然走红的农民歌手并没有像其他明星那样搬到北京上海的豪宅里,也没有购买名车豪宅。他依然选择住在老家的平房里,继续过着朴素的农民生活。 "你年入1500万,我都听银行的人说了,你利息就好几十万,我儿子最近结婚要买婚房,你再借我100万吧。"当这样的话从村民嘴里说出来时,大衣哥朱之文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起初,朱之文对乡亲们的求助还是很有耐心的。毕竟在他心里,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能帮就帮一把。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总是慷慨解囊;谁家孩子上学缺钱,他也会二话不说地拿出来。就这样,几年下来,从他手里借出去的钱已经有好几十万。 然而,让朱之文寒心的是,借钱的人一个个都像是掉进了无底洞,借出去的钱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些村民不仅不还钱,反而变得更加理直气壮。有的人甚至专门去银行打听朱之文的收入情况,然后拿着这些"调查结果"上门继续要钱。 就在前不久,北京那套传说中的豪宅被媒体曝光后,村民们的胃口变得更大了。实际上,那根本不是什么豪宅,只是北京一个偏远小区里的旧房子,朱之文和两个老乡合租,每个月租金才2800元。房间里简陋得很,就两张床和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最值钱的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 但村民们可不管这些真相,他们只看到了新闻里说大衣哥在北京有房子,就认定他发了大财。于是,一个接一个的人开始上门借钱,而且借的数目越来越大,理由也越来越奇葩。 那个要借100万的村民更是过分,他不仅事先调查了朱之文的收入,还振振有词地说:"你年收入那么多,我这点钱算什么?"仿佛朱之文欠了他什么似的。这种理所当然的态度彻底激怒了朱之文。 "我一年的收入多少,是靠我自己的本事挣的。借给别人的钱是我愿不愿意的事情。再说之前借我的钱,一个还的都没有。以后我是不会再借了。是你们欠我的,不是我欠你们的。"朱之文的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但村民们显然听不进去。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还有些完全不认识的人也找上门来。不久前,一个白发大爷提着行李箱从河南专门跑到朱之文家门口,非要见他一面。老人先是礼貌地敲门,见没人开门就开始摇晃门锁,大喊大叫:"开门啊,我真的站不住了,你别让我等了,我和他站在门外边说话总可以吧?" 当时朱之文不在家,只有他的小侄子一个人在屋里。小男孩被这个陌生老人的行为吓坏了,只能隔着门喊:"大衣哥不在家,你别等了,我不会给陌生人开门的。"但老人仍然不依不饶,继续在门口闹了很久,最后干脆坐在门口抽烟玩手机等人。 这些无休止的骚扰让朱之文彻底厌烦了。他开始明白,一味的忍让和迁就只会让这些人变得更加贪婪。于是,他开始坚决拒绝所有的借钱请求,甚至对那些威胁砸门的人也不再客气。
S家又搞大动作,张兰律师强势发声!家人们,最近S家可真是没消停,紧锣密鼓地又是
【1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