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年轻战士姜利民借着夜幕掩护,悄然潜行至敌军暗堡附近,越军哨兵竟毫无觉察。就在这生死一瞬,他突然甩出亮起的手电筒,惊慌的敌人立即对着光源疯狂扫射——殊不知这正中了我们设下的妙计! 【消息源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南疆作战战例选编(1979-1989)》、广州军区政治部编《英模烈士传记·第二辑》、参战老兵李永成2005年口述史料(存于桂林陆军学院档案馆)》】 1979年2月16日晚上9点,广西边境的雾气像棉被一样盖在山林间。姜利民蹲在战壕里,用刺刀在压缩饼干罐头上划开一道口子,金属摩擦声让旁边的战士小王缩了缩脖子。"怕啥?越军这会儿正抱着他们的苏联电台听样板戏呢。"老姜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这个32岁的山东汉子已经在部队待了十年,右手虎口处有道疤,是当年在珍宝岛被弹片咬的。 三小时前,师部作战室的沙盘上插满了红色小旗。参谋长用指挥棒敲着沙盘边缘:"看见这个无名高地没?越军346师的特工团在这儿修了三层王八壳子,每层都有交叉火力。"李永成副连长盯着沙盘没吭声,他认得这个地形——去年边境巡逻时,他还和越军守备连长阮文雄在那棵老榕树下抽过烟。现在那棵榕树早被锯倒了,树干变成了碉堡的顶梁柱。 "老李,咱们玩个大的。"散会后姜利民把战友拽到炊事班后头,从兜里掏出个铁皮手电筒,"我爹从军区捎来的德国货,能当信号灯使。"两人蹲在煤堆旁,用树枝在地上画起了路线图。炊事班长老张过来添煤,瞥了眼地上的鬼画符,默默往他们饭盒里多舀了勺猪肉罐头。 深夜22:17,侦察组像壁虎似的贴着岩壁前进。越军阵地上传来断断续续的越南语广播,有个战士踩到枯枝的脆响惊动了哨兵。"哒哒哒"一梭子子弹扫过来,打在头顶的岩石上迸出火星。姜利民按住想要还击的新兵:"别急,让他们换弹匣。"果然五秒后,碉堡里传来"咔嗒"的空仓声。十二个黑影趁机窜到第一道战壕下方。 爆破第一座暗堡比预想的顺利。67式手榴弹的木柄插在岩石缝里,导火索"嗤嗤"燃烧时,姜利民闻到了熟悉的硝烟味——和他在军区大院过年时放的鞭炮一个味儿。但第二座暗堡让他们吃了苦头,越军不知从哪搞来的苏制夜视仪,子弹追着爆破组打。战士老刘拖着炸烂的裤腿爬回来报告:"排长,TNT不够用了!" "我去!"姜利民抓起钢盔就要冲,被李永成一把拽住:"你爹上个月刚托人给你捎来毛线护膝!"老姜愣了下,突然笑了:"巧了,正好拿来当绷带。"他扯下护膝缠住左臂的伤口,血很快渗出来染红了灰色的毛线。 凌晨3:20,第三座暗堡的机枪像毒蛇的信子时吐时缩。姜利民摸出那个德国手电筒,突然用越语大喊:"照明弹!隐蔽!"然后猛地把它扔向东北侧。越军果然上当,三挺机枪同时调转枪口。就在火力暴露的刹那,老姜抱着五颗捆在一起的加重手榴弹扑了上去。后来打扫战场时,战士们发现暗堡射孔周围有七处弹痕,呈扇形分布——那是越军最后时刻的疯狂扫射。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李永成在炸塌的暗堡里找到了老姜的军用水壶。壶身上有个弹孔,里面的枸杞早就被血水泡发了。远处传来汽车连的喇叭声,主力部队的坦克正沿着他们开辟的300米通道隆隆前进。小王哭着跑来报告:"副连长,排长的遗体......"李永成摆摆手,从兜里掏出半包皱巴巴的大前门,抖着手点着两根,一根插在碉堡的裂缝里,另一根狠狠吸了一口。 2005年桂林陆军学院的档案室里,白发苍苍的李永成对着录音机说:"那小子要是活到现在,肯定天天在公园跟人吹牛,说他当年怎么用假照明弹骗了越军一个连。"窗外木棉树的花瓣飘进来,正好落在他颤抖的手背上。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年轻战士姜利民借着夜幕掩护,悄然潜行至敌军暗堡附近,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5-17 07:06:13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