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终于低下高昂的头颅向中方求放过,5月13日印度驻华大使向中国商务部递交申请,想让中国松松口多卖点金属锗给他们。 两年前,中国限制稀有金属镓和锗等资源的出口,印度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搞工业化的同时,对中国处处刁难。 印度这两年的左右摇摆,导致中印之间的贸易往来磕磕绊绊。而印度口号喊得震天响,要对标中国制造,成为下一个工业制造大国。 两年后,印度自吹自擂,工业化数据增长翻倍比翻书还容易。可是实际情况却没那么好过,印度供应链依赖进口,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工业化进行了十多年,印度的半导体和太阳能产业依然没步履维艰,关键材料上的先天不足,不是“打鸡血”就能激发出来的。 半导体、太阳能制造等工业产业要想升级进步,那就缺不了金属锗,而全球60%的金属锗产量,都来自中国,在稀有金属加工行业,中国是掌握关键技术的佼佼者。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印度对金属锗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可是国际市场上优良锗难求,高昂的采购价格让很多印度企业犯难。 印度之前的姿态摆的高高在上,对中国爱搭不理,如今金属锗的需求压力到自己身上了,印度猛然发现,中国已经是他们高攀不起的模样。 在中国进行金属锗出口限制之后,全球金属锗的进出口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印度自己是没有锗资源,只能跟在锗资源流向后面跑。 印度一度跟西方国家打得火热,可是北美和欧洲的供应商此时自顾不暇,那点儿金属锗供自己用就够呛了。 印度目前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转口贸易,通过阿联酋这些国家进口少量锗,这种方法不仅速度慢,价格高,而且会给印度半导体等行业拖后腿。 到了这一步,向中国低头已经不是面子的问题,而是印度工业化发展“卡脖子”的问题。 拿太阳能、光伏产业举例,金属锗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印度每年太阳能电池行业,90%的电池板和组件都是依赖进口的,将近63%的组件进口额来自中国。 印度折腾了这么久,还是充当一个组装设备的工厂。在印度的“大字报”里,太阳能电池新增产能,一年就能从9GW增长到25GW,看着涨势喜人,背后的代价可不小。 印度为此还对中国等邻国的太阳能辅材征收反倾销税,想要倒逼印度工业产业的发展。印度把工业化发展不顺的原因,“甩锅”到中国身上,只会对中印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金属锗的供应链问题,不是单纯用调整出口结构就能化解的问题,无论印度之前怎么左闪右躲,都没办法绕开中国。 事关半导体和太阳能等重要产业,印度最后还是选择跟中国接触,最近印度通过驻华大使向商务部递交了申请,想要中国对印度“网开一面”,放松对金属锗的限制。 莫迪政府迫于形势的“服软”,包含着多少真心还有待商榷。莫迪政府跟美国“眉来眼去”,跟着美国打配合打压中国商品出口,种种行为不能当作“若无其事”。 在“放行”金属锗的问题上,主动权掌握在中国手中,印度没有跟中国提条件的筹码。 印度的主动低头,揭露的是印度一直想要忽略的事实,那就是印度工业发展对中国资源有着强烈的依赖性。 金属锗是涉及军民两用的资源,出口流向对国家战略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国不可能因为印度说两句软话,就改变心意。 金属锗出口不仅于经济利益相关,更多的是国家利益的博弈,印度在地缘政治和地区稳定方面始终存在隐患,稀有金属之争的背后,还有更为深刻的考量。 在这次印巴冲突中,印度战机败北,对手就是中国战斗机。这才没两天,印度就开始着急就金属锗跟中国商谈,迫不及待想要解决资源缺口对技术困境的局限。 地缘政治从来不是事不关己的事情,印度跟巴基斯坦的冲突,也会让中国考虑印度在中印关系中的角色。 印度想要用中国的资源发展工业,提升国家实力,中国也要考虑,印度的目的是否怀着善意,对于中印关系的影响如何。
¥为什么说这一仗印度恐怕五年内都翻不了身?其实原来印度的剧本是这样设计的:先把巴
【17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