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俄需要保持一定距离?这么说吧,普京的年纪摆在那,怕是撑不了太久,俄罗斯现在的局势远不如他初掌权时稳定。一旦他离开,权力真空几乎不可避免。接班人会是谁?能不能稳住国家?又或者会把俄罗斯带向另一条路,这些都是未知数。 别的不说,就说普京这年纪,2025年都73岁了,虽说他还能在镜头前打冰球秀肌肉,但谁都知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不可能永远坐在克里姆林宫的位子上。 现在俄罗斯的政局,说白了就是“普京体制”——从军队到寡头,从地方州长到安全部门,全靠他一个人镇着。要是哪天他突然退下来,权力真空怎么填?接班人能不能稳住局面?这些问题,连俄罗斯自己人都心里打鼓。 更要命的是,普京培养的接班人久明,虽说履历光鲜,当过图拉州州长,参与过克里米亚行动,但跟普京比起来,无论是政治手腕还是全国影响力都差了一大截。他要是上台,那些跟着普京混了几十年的既得利益集团,谁会真心服他?车臣的卡德罗夫、国防部长绍伊古这些地头蛇,保不齐就会为了抢地盘大打出手。到时候俄罗斯内部一乱,美国肯定趁机插手,又是支持反对派,又是加码制裁,搞不好就把俄罗斯拆成几块。这种风险,中国不能不防。 再看经济,俄罗斯虽说地大物博,但经济结构太单一,70%的出口靠能源。2024年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俄罗斯的财政立马就紧张了,一季度预算赤字虽说缩窄了,但石油天然气收入占比还是太高。中国跟俄罗斯做生意,能源合作是大头,但谁都知道,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大。万一哪天俄罗斯经济崩盘,或者跟西方缓和关系,能源供应会不会出幺蛾子?这种不确定性,逼着中国得留一手。 地缘政治上,俄罗斯虽说跟中国背靠背,但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中亚那块儿,中国“一带一路”搞得风生水起,可俄罗斯一直把中亚当自家后院,搞了个欧亚经济联盟。虽说表面上看中俄在上合组织里合作挺和谐,但暗地里较劲的事儿不少。比如中国在中亚修铁路、建工厂,俄罗斯就担心自己的影响力被稀释。这种战略目标的差异,注定了中俄不可能完全穿一条裤子。 还有军事合作,虽说中俄年年搞联合军演,但核心技术谁也没交底。俄罗斯卖给中国的武器,都是他们自己淘汰的或者二流货色,最先进的苏-57、S-500防空系统,根本不往外拿。中国呢,虽说在半导体、人工智能这些领域领先,但也不会把核心技术拱手相让。这种“有限合作”,其实就是互相防着一手。 说白了,中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交换,不是啥生死兄弟。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和战略协作,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市场和国际支持。但这种合作得有个度,不能绑得太紧。毕竟,俄罗斯政局的不确定性、经济的脆弱性、地缘利益的冲突,都是实实在在的风险。保持一定距离,既是保护自己,也是给未来留条退路。就像下棋,高手从来不会把所有棋子都押在一条线上,留个后手,才能在变局中稳操胜券。
为什么中俄需要保持一定距离?这么说吧,普京的年纪摆在那,怕是撑不了太久,俄罗斯现
青春如歌梦影
2025-05-20 10:58: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