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李讷生娃后写信请求爸爸接济8000元,毛主席看罢来信后,心痛不已,指示张耀祠:“不用批什么条子了,直接给钱,你说说看,该给多少钱?” 李讷是毛主席的小女儿,1940年出生在延安。那时候条件艰苦,她从小跟着父母颠沛流离,住窑洞,吃粗粮,衣服补了又补。毛主席对她要求很严,常常叮嘱她要自立自强,不能靠家里。到了北京后,她上的是普通学校,1959年考进北大历史系。大学里她低调得很,住宿舍,穿布鞋,跟同学没啥两样。毕业后进了《解放军报》,干编辑干得有声有色,后来还当上了总编辑,靠的是真本事。 不过,1970年她被下放到江西进贤县的“五七干校”。那儿条件更苦,每天得下地干活,挥锄头、挑担子,累得腰酸背痛。在干校里,她认识了个服务员小徐,两人因为一起劳动有了点交情,很快就结了婚。毛主席知道后没反对,可婚后俩人差距太大,一个是北大毕业的知识分子,一个是普通服务员,聊不到一块儿去,吵架成了家常便饭。1971年儿子出生后,矛盾更深了,第二年就离了婚。李讷带着孩子回了北京,一个人扛起所有。 离婚后,她日子过得特别艰难。住的四合院破旧不堪,工资低得可怜,孩子还老生病,医药费像座大山压着她。1972年春天,她实在撑不下去了,写信向毛主席求助,要8000元。这笔钱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普通工人一年也就几百块,她这数目确实大胆。毛主席收到信后,看得心酸,当场跟秘书张耀祠说:“不用批什么条子了,直接给钱,你说说看,该给多少钱?”张耀祠提议给8000元,毛主席点了头,但没全给现金,先拿3000元救急,剩下的5000元存银行,让她慢慢用。 毛主席平时对自己和家人要求可严了,家里开销全靠工资,稿费他从不动,说那是党和人民的。可这次为了李讷,他破了例,从稿费里掏钱,还特意交代钱要用得明白,既解了她的难,又没让她大手大脚。同年,他还给贺子珍和李敏各拨了8000元,算是一碗水端平。李讷拿到钱后,先还了欠账,买了点生活必需品,剩下的存起来,靠利息过日子,总算缓了口气。 李讷这辈子不容易,小时候跟着父母吃苦,长大了靠自己打拼,结果婚姻还出了岔子,独自拉扯孩子。她身上有伟人女儿的光环,可活得跟普通人没啥两样。1972年这事儿,毛主席帮她一把,既是疼女儿,也是看她实在过不下去了。换成别人家,老人帮孩子一把天经地义,可搁在毛主席这儿,还得掂量掂量,毕竟他身份不一样。 后来,李讷生活慢慢稳定了。1983年,她跟毛主席的警卫员王景清认识,两人处了一年后结了婚。王景清比她大不少,结过婚没了老婆,对她和孩子挺好,日子总算有了点暖意。1991年江青去世,2021年王景清也走了,李讷经历了不少生离死别,可她一直很坚强。晚年她住北京,低调得很,平时看看书,写写字,偶尔跟姐姐李敏一块儿整理父亲的资料,日子过得简单又踏实。
1972年李讷生娃后写信请求爸爸接济8000元,毛主席看罢来信后,心痛不已,指示
小史论过去
2025-05-20 19:48: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