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年,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生擒,跪着哀求说:“不要杀我,我死不足惜,但是我不想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5-22 15:56:48

761年,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生擒,跪着哀求说:“不要杀我,我死不足惜,但是我不想让你背上杀父之名啊。”大将骆悦走到跟前,对手下说:“把大王绑紧了,若是他跑了把你们都杀了。”

安史之乱是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事件,它也是导致唐朝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安史之乱里面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安禄山,一个是史思明。两人虽都是叛军首领,可有一个奇怪的共同点,那就是两人均被自己的儿子杀害,这种情况属实是非常罕见的。

史思明是安禄山的老乡,同时也是他的手下。安庆绪杀了自己的父亲安禄山后便接替了他的位置,可能是由于安庆绪弑父导致他心虚,所以他经常躲着众位将士。

安庆绪的种种表现都被史思明看到了眼里,他认为安庆绪不但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眼狼,而且他还没有一点能力,实在是不配做自己的头领,于是史思明也渐渐起了歹心。

史思明对安庆绪越来越不服气,安庆绪每次调兵的时候,史思明压根就当没听见,安庆绪根本就调不动史思明。

很快史思明的机会便来了。

一次安庆绪在作战的时候被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困在了邺城,安庆绪十分着急,立刻派人联系史思明让他带人救驾。

可史思明就是不去营救他,这可把安庆绪急坏了,于是他给史思明许诺,如果这次可以成功把自己救出来的话,那么自己就会把位置让给史思明。

史思明听到安庆绪的承诺后这才出兵前去营救。

在史思明的领导下,军队很快便来到了邺城这里支援安庆绪。最终在两人的联合抵抗下,唐军一直攻不下来,无奈选择撤军。

安庆绪看自己没了生命危险非常开心,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刚逃狼洞又进虎穴。此时的史思明心里想着安庆绪肯定不会实现自己的诺言,他这么窝囊,与其让安庆绪做皇帝,还不如自己做呢。

况且城里基本都是自己的军队,即便安庆绪想要反抗的话也没什么成功的可能。于是史思明带人冲到了安庆绪那里。

安庆绪以为史思明是来让他兑现诺言的,他本来还想再拖一拖,可没想到的是,史思明竟然二话不说一刀杀了安庆绪。

这个情况来的的太突然,安庆绪还没反应过来就躺在了地上,死的时候他还是一脸疑惑,甚至连眼睛都没闭上。

旁边的士兵和侍从都惊呆了,他们不明白史思明为什么要这么做。而史思明看到别人疑惑和惊讶的目光后早就找到了借口。

史思明对着安庆绪的尸体喊到:“尔为人子,杀汝父以求位,庸非大逆乎?吾为太上皇讨贼!”。史思明的意思是,你身为安禄山的儿子,却为了私欲而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我是在为安禄山报仇!

有了这个合理的解释后,史思明便心安理得的接替了安庆绪的位置,成为了皇帝。此时的史思明还沉浸在当上皇帝的快乐中,但令他想不到的是,以后他的孩子也会杀掉他继承他的位置。

史思明的大儿子叫做史朝义,也就是嫡长子,按照传统的话,史思明死后应该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史朝义。

可史思明却并不这么想,他对史朝义很是厌烦,原因是因为父子二人的性格相差非常大。史思明反而喜欢自己的小儿子史朝清,他更希望自己的位置可以传给史朝清。

史思明当了皇帝后,史朝义经常为他出征。史朝义每次打胜仗的时候,史思明没有一句赞赏,可一旦史朝义打了败仗,史思明就会在他耳朵边念叨:“朝义终究不能成就我的大业。”

这种行为让史朝义很是生气,可他没说什么,毕竟史思明是自己的父亲,可真正破坏父子二人关系的事马上就来了。

一次,史思明让史朝义在一天之内去把城堡修好,并把粮食储存起来。很快一天就过去了,可这些任务史朝义并没有完成,这让史思明非常生气。

于是他对史朝义喊到:“攻下了陕州,我一定要杀了你!”,就是这句随口的气话害了史思明。

史朝义听到这句话后对父亲的心彻底凉透了,父子二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史朝义的部下骆悦劝说史朝义起兵造反,不然的话迟早会被史思明杀死。

史朝义同意了骆悦的建议,于是便让骆悦带领300名士兵闯到史思明的卧室,史思明眼看如此,立刻骑马准备逃走,可非常不幸运,他还没骑多远就被一箭射了下来。

骆悦走上前来把史思明绑了起来,这才发生了标题上的事。

之后他把史思明带到了史朝义面前,史朝义看着自己的父亲露出了凶狠的表情,随后眼也不眨得了结了自己父亲的生命。

当了皇帝的史朝义也没好过多久,没有了自己的父亲,史朝义根本抵挡不住唐军的进攻。最终在763年,史朝义经历了多次兵败后选择自杀,安史之乱也彻底结束。

0 阅读:657

猜你喜欢

近史风云录本人

近史风云录本人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