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一天,新加坡沦陷后,郁达夫和友人流落到苏门达腊岛,遇到日本军,日本军说:“赵廉,你给我们当翻译。” 苏门答腊岛上,几个中国文人踩着泥巴路往镇子里躲,领头那个瘦高个子戴顶旧礼帽,脸上沾着煤灰,此人就是大作家郁达夫。 三天前新加坡刚沦陷,日本飞机炸得港口直冒黑烟,他们坐着小舢板在海上漂了两天两夜,这会儿连口热饭都没吃上。 而郁达夫早年间在上海滩就是出了名的笔杆子,1938年,发来电报请他去南洋。 他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带着老婆孩子就奔了新加坡,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这个文绉绉的读书人能在南洋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新加坡的三年,他白天编报纸晚上写社论,最忙的时候两个月写了三十篇檄文,眼睛熬得通红。 老华侨们都说,看他的文章比听战鼓还提气,太平洋战争一打响,他领着文化界的人成立抗敌工作团,连南洋侨领陈嘉庚都佩服他的能耐。 可好景不长,日本人的铁蹄转眼就踏上了新加坡岛,逃到印尼苏门答腊后,郁达夫改名叫赵廉,跟几个朋友合伙开了家赵豫记酒厂。 这生意做得真不容易,既要防着日本人查账,又要偷偷接济流亡的同胞。 有天几个日本宪兵来买酒,张口就要他当翻译。郁达夫心里咯噔一下,脸上还得赔笑说行,他盘算着这差事虽危险,倒是个打探消息的好机会。 当翻译这七个月可真是刀尖上跳舞,日本宪兵前脚抓人,他后脚就偷摸给华侨报信。 有回逮着个马来西亚共产党的负责人,他硬是跟日本人说这是卖茶叶的买卖人。 后来人家组织上的人说,要不是赵老板打掩护,整个联络网都得被端了。 他还帮陈嘉庚躲过追捕,这事儿解放后陈先生亲口跟夏衍同志念叨过。 1944年夏天,汉奸洪培根把他的老底给揭了,日本人这才知道,天天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晃悠的赵老板,竟是中国鼎鼎大名的抗日文人。 日本人也够阴的,假装要送他去东京享福,其实就是想灭口,郁达夫也知道这点,赶紧让胡愈之他们先撤,自己留下来顶着。 日本人投降的消息都传到岛上时,他刚松了口气,哪想到八月二十九号晚上出事了。 那天他正跟朋友在客厅喝茶,外头来了个穿白褂子的印尼小伙子,出去不到十分钟,人就没了踪影。 后来听当地人说,那晚上听见汽车往山里开,八成是日本宪兵干的缺德事。 日本人怕郁达夫去国际法庭作证,派宪兵把人骗到林子里将其残害,尸首都不知道扔哪儿了。 1985年日本学者铃木正夫找到当年的宪兵班长,那老鬼子亲口承认是他们下的毒手,可怜郁达夫的小女儿美兰,出生那天连亲爹的面都没见着。 回头看看他的一生,真是把文人的骨气都使尽了,他哥郁曼陀在上海当法官,宁死不当汉奸,他祖母在老家饿死也不给鬼子做饭,这一家子都是硬骨头。 1952年政府给他追认烈士,1985年在富阳开了四十周年纪念会,日本学者当场把调查结果抖落出来,在场的人都气得直拍桌子。 由此可见,文人打仗不靠刀枪靠智谋,他愣是用酒厂老板的身份,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救了不知多少同胞,正如老华侨说的,他这杆笔顶得上好几个师的兵力。 信息来源: 人民网《郁达夫在南洋的最后岁月》 光明网《郁达夫被害真相》 中国新闻网《郁达夫:笔杆唤醒民族血》
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
【3评论】【8点赞】
用户89xxx06
向抗日先烈致敬 抗日先烈永存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