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南山铝业分拆南山铝业国际、歌尔股份分拆歌尔微电子、科大讯飞分拆讯飞医疗等公司,今年A股再添一家A拆H的案例。
日前,中鼎智能(无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鼎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由国泰君安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中鼎智能是A股上市公司诺力股份(603611.SH)的子公司,此次港股IPO,不仅是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更是丁毅、丁晟“父子档”联手闯关港交所。
IPO日报注意到,诺力股份花费6.42亿元收购中鼎智能,成就丁晟这位企二代成长为掌舵人;而中鼎智能中途增资的股东张科大赚超过3.55亿元(包括股份价值),张元超740万元“捡漏”的股份两年大赚1.02亿元。众多高手中,谁才是最大赢家?
740万元转手变1.02亿元
中鼎智能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家智能场内物流和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由张耀明和张技以90%、10%的股权比例出资500万元创办。
此后七年,公司经历多次增资或股权转让:
2010年,张耀明和张技以创始股权比例增资580万元。
2012年与新能源公司合作,让公司逐步在智能场内物流领域崭露头角。
2012年,张耀明独自出资500万元增资。同年6月,张科以对价1500万元认购增资。
2015年,张科以对价4320万元独自出资增资。同一年,张耀明以对价1400万元向张元超转让18.92%股权,张技以对价108万元向张科转让1.46%股权。
至此,张科、张元超、张耀明分别持有公司80.11%、18.92%、0.97%的股份。
大体来看,张科花费5928万元成为了公司第一大股东,张元超花费1400万元持有公司18.92%股份,创始人张技一分不赚不亏的退出了公司,张耀明花费72万元持有0.97%的股份。
2016年7月,诺力股份以总对价5.4亿元从上述三人手中收购中鼎智能90%的股权,该对价部分以诺力股份发行的对价股份支付,部分以现金支付。中鼎智能剩下10%股权由张科持有。张耀明、张元超均退出了中鼎智能的持股。
其中,张科拿到1.6477亿元现金和诺力股份约1174万股(对价2.5589亿元)的股份;张元超拿到4541万元现金和约312.58万股(对价6811万元)股份;张耀明拿到582万元现金。
不考虑薪酬等因素,仅从股权变化来看,短短4年,张科的5928万元变成了1.6477亿元巨额现金和大量股权,“落袋净赚”现金超过1.05亿元,对价或超过3.55亿元;张元超“落袋净赚”现金超过3141万元,对价或超过9950万元;张耀明“落袋净赚”现金超过500万元。
此后,2017年,张元超又杀回来,以740万元的对价从张科手中拿下中鼎智能剩余10%股权。张科再“落袋”740万元。
2019年5月,张元超以对价1.02亿元向诺力股份转让公司10%股权。
也就是说,740万元仅仅经过两年就转手变成了1.02亿元,张元超这笔买卖赚得盆满钵满,而诺力股份共花费6.42亿元(包括股份价值)得到了中鼎智能全部股份。
6.42亿元花得值吗?
那么,诺力股份这6.42亿元花得值吗?
诺力股份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物料搬运行业领先的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于2015年1月28日在上交所公开上市。
诺力股份上市第二年就完成了对中鼎智能90%股权的收购,公开资料显示,中鼎智能2016年新增销售订单额超过7200万元,到了2021年突破30亿元,实现了大幅增长。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下称“报告期”),中鼎智能营收分别为16.43亿元、16.95亿元和17.98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057.7万元、7818.2万元和8862.6万元,均持续增长。
从诺力股份披露业绩来看,诺力股份上市后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增长良好,除2020年归母净利润略有下滑外,均持续增长,表现亮眼。
由中鼎智能的业绩表现来看,公司被诺力股份收购以来业务发展良好,为诺力股份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诺力股份的营业收入表现
诺力股份的归母净利润表现
根据咨询机构灼识咨询的资料,2024年按收入计,中鼎智能在中国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行业中排名第四,在中国工业领域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中排名第二,在中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领域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中排名第一。
诺力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分拆完成后,中鼎智能将进一步深耕智慧物流系统市场,诺力股份进一步重点聚焦智能智造装备业务板块,本次分拆有利于双方专注于各自的市场领域并突出主业,进一步增强独立性。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0月末,中鼎智能实施股权激励,即以6.38元/每1元注册资本的价格通过向限制性股票激励平台定向增发合计30万股股权的方式向激励对象授予激励股权,激励对象为中鼎智能5名董事、高管。
彼时,中鼎智能的整体估值达8.55亿元。
也就是说,以此来看,诺力股份的6.42亿元升值到8.55亿元,再考虑到对公司业绩的提升,似乎这笔收购达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截至2025年5月6日,诺力股份持有中鼎智能99.6%的权益并有权行使投票权。员激励持股平台无锡鼎泓持有剩下0.4%的股份。
而诺力股份合计约35.54%的股权由丁晟及其父亲丁毅和丁毅的配偶毛英持有,他们共同构成一致行动人士。因此,诺力股份、丁晟、丁毅及毛英被视为中鼎智能的一组控股股东。
有意思的是,当前中鼎智能的掌舵人是丁毅、丁晟“父子档”中的丁晟,此次诺力股份子公司IPO也是名副其实的分拆“子”公司上市。
招股书称,丁晟现年42岁,在2010年12月起担任诺力股份董事,主要负责提供策略性建议,并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2016年促成诺力股份收购中鼎智能,并在2017年加入中鼎智能,引导公司发展壮大。目前丁晟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负责董事会的领导与治理,并负责公司整体战略规划。
而现年73的丁毅历任长兴诺力机械厂供销科长、厂长、长兴诺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浙江诺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诺力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诺力股份董事长。
不难看出,丁晟这位企二代已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掌舵者,丁毅、丁晟这对“父子档”有望在A股、港股各展其能。
募资研发高级机器人及设备系统
再看中鼎智能,其近年来收入主要由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贡献。报告期内,公司的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收入分别约15.99亿元、16.03亿元和17.28亿元,占比分别约97.3%、94.6%和96.1%。
中鼎智能的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通过集成智能场内物流管理软件与堆垛机、穿梭车、输送线、分拣机及机器人等场内物流设备,在涵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医疗及食品等广大行业垂直领域的仓库、工厂及生产线内协调货品的搬运和存放,可优化生产设施及仓库内的货物流转、减少人工干预、优化空间利用并提供实时库存管理等增值功能,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营运效率和作业精准度。
上述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场内物流软件系统、自动仓储及存取系统、自动输送及分拣系统、机器人系统等一个或多个子系统。
此外,中鼎智能客户主要来自新能源领域。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来自新能源客户的收入分别约12.61亿元、13.07亿元和13.48亿元,占比分别约76.8%、77.1%和75%。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IPO,中鼎智能拟将本次募资中的一部分用于高级机器人及设备系统研发,具体涵盖:整合四向穿梭车的高密度托盘仓库机器人,以实现高密度仓储及灵活、多方向托盘搬运;第二代料箱多层穿梭车系统,增强miniload的高吞吐量仓储及存取能力;料箱攀爬机器人,使料箱在仓储架内自动垂直移动,优化仓储密度及操作灵活性;以及下一代料箱输送及分拣系统,改善物流效率及自动化订单拣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