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两个美国士兵正维护洲际导弹,突然一个扳手套筒掉落,竟砸破燃料箱,致使150吨的导弹剧烈爆炸,核弹头被炸飞100多米!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0年9月18日,美国阿肯色州达马斯库斯的374-7号发射井,一项例行性的维护任务正在进行,两名空军士兵负责检查泰坦二号洲际导弹的氧化剂罐压力。 他们原本应该使用带有安全措施的专用扭矩扳手,但因为赶时间,没有仔细核对工具,带错了套筒扳手,发射井地处偏远,深约数十米,来回取工具费时费力,两人觉得套筒扳手也能用,便决定继续作业。 当他们站在井内第三层平台作业时,一不小心,扳手从手中滑落,这枚重量超过三公斤的套筒,从24米高空垂直下落,击中导弹的一级燃料箱。 导弹使用的是极为危险的液体燃料,包含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极易发生化学反应,燃料箱被砸出裂缝,毒性极强的燃料开始迅速泄漏,气体在发射井中扩散,刺激性气味让附近的人员感到不适。 发射井的安全系统立刻启动,大量冷却水被灌入井中,希望降低温度并稀释有毒气体,但泄漏并未停止,气体浓度不断升高,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刻判断情况危急,决定疏散周边居民。 当天深夜,大批军人敲开居民的门,要求他们立刻离开家园,很多人还没来得及问清缘由,就被安排搭乘车辆,开往安全地带。 与此同时,军方调派了一支排险小组,准备进入发射井内部,尝试封堵燃料泄露点,两名训练有素的队员穿上防护服,背上氧气瓶,从主通道进入井内。 在毒气和高温的压迫下,他们快速寻找燃料箱破损的位置,可一接近泄露点,他们发现气体已和空气中的氧分子混合,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他们判断若继续操作,有引发爆炸的风险,决定立即撤退。 两人沿着金属梯迅速向上攀爬,刚到中段位置,发射井内突然剧烈震动,一道火光从井口冲出,爆炸将井盖掀飞到六十多米高空,导弹在爆炸中完全解体,核弹头被抛出一百多米,落入附近的树林。 井口周围的混凝土被炸碎,发射井成了一座深坑,这场爆炸造成一人死亡,二十多人受伤,整个基地被迫封锁。 核弹头未引爆,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美军事后解释称弹头的安全机制起了作用,避免了一场更大灾难。 但事故的影响已经无法回避,调查发现,导弹维护过程中并没有强制要求工具必须系安全绳,套筒扳手这种本应备用的工具,在关键场合被错误使用,暴露了核设施管理上的诸多漏洞。 这起事故震动了美国军方和公众,泰坦二号作为冷战时期的重要核力量,一直被视为军事威慑的象征,但一个小小的工具失误,却能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核武器的安全性。 事故发生后,美军加强了对所有导弹基地的安全检查,并逐步淘汰使用液体燃料的导弹,转向更为安全的固体燃料系统。 当地居民则在爆炸后久久无法恢复正常生活,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化学气味,水源被污染,许多家庭被迫迁出。 政府投入数千万美元用于清理与赔偿,但留下的心理阴影难以抹去,那一夜的爆炸成为阿肯色州人心中的痛,也让人们明白,再先进的武器系统也无法完全消除人为失误的风险。 这起事件后来被称为“大马士革核武器事故”,不仅记录在美国军方内部的教训手册中,也成为公众反思核武器管理问题的重要案例。 在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人为的细节疏忽依然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正是这个不经意间滑落的扳手,让整个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大马士革核武器事故
1980年,两个美国士兵正维护洲际导弹,突然一个扳手套筒掉落,竟砸破燃料箱,致使
粉头发的咔咔
2025-05-27 15:22: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