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点事?浙江,男子买了一箱24瓶百事可乐,不料喝了20多瓶,发现一罐空可乐,男子就找公司要说法,对方要赔他4箱,男子却没有同意,还找来了记者,网友忍不住表示还值得兴师动众?甚至有人调侃:记者是非去不可吗,油费亏死啊! 杭州的梁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随手买的一箱24罐百事可乐,喝到第20多罐时竟摸到一罐轻飘飘的异类。 据1818黄金眼5月24日的报道,摇晃无声,浸水不沉,封口完好,这分明是一罐未经开封的空气可乐。他哭笑不得,随即拨通了可乐公司的电话。 客服的解释很标准:机器漏装难免,质检疏忽致歉,愿赔两箱可乐。梁先生却摇头:退一赔十不过四五百元,但你们连灌装都能出错,其他环节谁敢保证? 公司加码到四箱,他仍拒绝:赔偿不是目的,我要的是企业正视问题。 最终,记者介入后,百事公司以整箱价格的十倍折现600元和解。令人意外的是,梁先生转身将这笔钱捐给了慈善机构。 网友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调侃记者油费比可乐贵,也有人理解他的坚持:大品牌更该对瑕疵零容忍。 事实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保障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合理期待,空罐虽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但暴露出生产流程的漏洞。梁先生的较真,恰恰是对企业责任的一种敦促。 这起事件看似小题大做,实则折射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深层意义。 若每个人都因损失小而沉默,企业可能失去改进的动力。梁先生捐出赔偿金的举动,更表明维权并非占便宜,而是追求公平与诚信。 现代工业体系中,机器误差难免,但态度决定高度。百事公司最终选择高额赔偿,正是对品牌信誉的维护。 消费者的每一次发声,都是市场进步的推力。与其嘲讽较真,不如思考:若我们自己买到空罐,是会默默扔掉,还是成为下一个梁先生?
信源:1818黄金眼 2025-5-24
用户49xxx38
这种情况无法避免,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敢保证自己生产的东西百分百不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