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美军正在发起进攻,唐章洪突然尿急,他竟尿在迫击炮上,谁知这泡尿却发挥了奇效,直接送几百名敌人上西天!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春天,四川中江的田埂上,唐章洪扔下手中的锄头,他才十六岁,个子不高,模样清秀,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村里敲锣打鼓征兵,他没多想,就跟着队伍一路去了远方,那时的他,没见过飞机、没摸过枪,更没想过自己会成了后来战场上一门迫击炮的“主心骨”。 新兵连的训练艰苦,尤其是对个头小、体力差的新兵来说更是挑战,刚到部队时,他连步枪都端不稳,军装穿在身上像借的,但他脑子灵光,学习密位换算、弹道调整这些东西,比别人快得多,别的战友练半个月,他三天就能熟练操作,教官让他试着拆装迫击炮,结果他闭着眼都能把炮拆得干干净净,再装回去不差一颗螺丝。 因为识字多、算得快,他被编进了炮兵连,第一回实弹训练,他五发全中靶心,连长看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这小个子兵不声不响,竟是个打炮的好手,从那之后,他就成了连里重点培养的冷炮手,每次演练,他都能精准识别目标,哪怕是百米之外的一棵树后藏着个假人,他也能一炮命中。 1952年春天,部队准备进入朝鲜战场,他们跨过鸭绿江,进入异国的山林,唐章洪跟着连队,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战争,山头的风不似家乡温柔,冷得人发抖,夜里的星星也不再明亮,敌军的火力强大,炮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每个夜晚都像黎明前的黑暗。 上甘岭战役开始时,他所在的迫击炮位被安置在一处反斜面,背靠山体,前方视野开阔,能看清敌军动向,战斗打得极其惨烈,美军出动三百多门重炮,阵地常常在震颤中度过,他们的任务是用冷炮打击敌军集结点,每次出手都要精准无误,不能浪费一发炮弹。 最初几天,唐章洪和战友们轮流值守,他的记忆力过人,哪条山沟通往敌军后方,哪一块岩石下藏着暗堡,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冷枪冷炮战术讲究隐蔽和突袭,一门炮打一两发就要换地方,他们在山体上挖出多个假阵地,用炸药包伪装成火力点,迷惑敌人,真正的炮位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有时候就藏在一棵烧焦的树后。 战斗进入第十天,敌军攻势不减,唐章洪所在阵地被连续轰炸,他们只能靠坑道行动,炮弹一发接着一发打出去,炮管很快变得通红,装填手戴着厚手套也被烫得直哆嗦,炮口冒着白烟,一触即炸的危险逼近,但敌军刚刚集结的新一轮步兵冲锋也在逼近。 那天,阵地里找不到一滴水,平时降温靠水壶、湿布,可这时候,连尿壶都在之前的爆炸中被震碎了,唐章洪知道,如果不降温,炮管就可能炸膛,情急之下,他蹲在炮管旁,用尽身体里最后一点水分给炮管降温,蒸汽腾起,炮管的温度终于降了下来,这不是电影里的桥段,而是战争中的实情。 炮位恢复射击,他继续将一发发炮弹送出,敌军的攻势在炮火中被压制下来,那天,他们打出了将近三百发炮弹,敌军损失惨重,唐章洪的手掌因为长时间接触炮弹而烫出水泡,军装前襟被震得开线,整个人瘫倒在掩体角落,卫生员赶来时,他昏迷不醒,嘴角还残留着呕吐物,后来看医生说,那是脑震荡和高温中暑一起造成的。 两天后,敌军加大火力,一发大口径榴弹炸在炮位附近,唐章洪被气浪掀飞三米远,整个炮架也被炸得支离破碎,他被埋在倒塌的工事下,战友们拼命把他刨出来时,他满脸是血,耳朵被弹片削掉了一块,手里还死死攥着一枚炮弹,没有松开。 炮不能用,炮架也没了,但战斗还要继续,他用肩膀和膝盖支起残破的炮管,像一个临时的三脚架,每打一发炮弹,后坐力就冲击他的身体一次,他的肩膀被烫伤,袖口焦黑,膝盖也在泥土中磨破了皮,但他没有停下,一共打出了五十多发炮弹,炮弹飞向敌军阵地,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突袭。 战斗结束后,连队清点战果,唐章洪单人操炮打出的炮弹造成了四百二十余名敌军的伤亡,他所在的连队被记集体特等功,他个人也立下大功,那门82毫米迫击炮因为战功卓著,被送进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炮筒上,那块被尿液烧出的白印子仍然保留着,像一枚沉默的勋章。 多年后,唐章洪回到家乡,他不愿多谈过去,种田、养鸡,过着再普通不过的日子,直到有一年,记者找到他,邀请他去看那门被收藏的迫击炮,他站在展柜前,伸手摸了摸那道白印子,眼里泛起光,他没有多说话,只是站了很久很久。 那门炮早已不能再响,但它曾经的轰鸣声,留在了那片焦土,也留在了一个少年兵的血脉里,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一个十六岁的孩子,用一门炮和一腔热血,守住了阵地,也守住了身后的祖国,战争结束了,但那一炮的温度,从未冷却。 信息来源:新华网——“我在上甘岭” 三位志愿军老战士的回忆
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美军正在发起进攻,唐章洪突然尿急,他竟尿在迫击炮上,谁
瑶星隐雾岚
2025-07-10 00:20:15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