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美打起来,中国沿海被炸了咋办?戴旭上校这句话,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如果中美两国开战,美国有能力把中国的海岸给拆掉,中国也可以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给拆掉,中国作为一个第三世界,最多就是向西方转移重心,而美国将失去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 可以说,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那些星罗棋布的军事基地上的,从日本的冲绳到韩国的平泽,再到遥远的关岛。 这些基地在平时确实是美国力量的象征,像一把把尖刀抵在我们的家门口。 可如今都已经变了,在今天,这些曾经的优势据点,恰恰成了最显眼、最脆弱的靶子。 它们全部处在中国火箭军的火力覆盖之下,一旦冲突爆发,这些耗资巨大的军事设施很可能在第一波攻击中就陷入瘫痪。 没有了这些前沿跳板,美国的航母和战机就必须从夏威夷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后勤补给线会被拉得无比漫长,作战效率大打折扣。 再说说美国的盟友们,这些基地都建在他们的土地上。 日本和韩国,嘴上喊着与美国同在,但他们的经济命脉早就和中国市场深度捆绑在了一起。 他们的高科技产品要卖到中国,他们的汽车工业也离不开中国的庞大市场和供应链。 真到了需要为美国火中取栗的时候,他们国内的企业和民众会答应吗?恐怕到时候,他们最可能的选择就是找各种理由保持中立,避免引火烧身。 所以,美国在亚太的这套体系,看似坚固,实则建立在沙滩之上,一场风暴就可能让它土崩瓦解。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最大的担忧:沿海地区的安全。 毫无疑问,我们的东部沿海集中了国家最精华的经济财富,如果遭受打击,损失必定是惨重的,这个代价谁都清楚。 但是,我们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无可比拟的战略纵深,中国不只有繁华的沿海,更有广袤的西部和内陆腹地。 过去几十年的西部大开发,不单单是为了经济平衡,更是在为国家安全下一盘大棋,构建了坚实的战略后方。 一条条通往内陆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一个个在新兴城市里拔地而起的工业园区和数据中心,就是我们真正的底气所在。 如果沿海有事,我们有能力将重要的产业链、工厂和人口有序地向西转移。 这是一场有计划、有准备的战略大挪移,是用我们广阔的空间来换取宝贵的时间。 这种承受打击并迅速恢复的能力,是任何一个海洋国家都无法想象的。 我们真正的王牌,是那套完整且强大的工业制造体系。 我们被誉为“世界工厂”,这意味着从一颗螺丝钉到一艘万吨巨轮,我们几乎都能在自己国内完成生产。 在战争时期,这种能力会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战争潜力,武器装备的生产和补充速度将是惊人的。 反观美国,虽然拥有顶尖的科技,但其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许多关键零部件和基础工业品依赖全球进口,其中很多环节都绕不开中国。 一旦全球供应链因为战争而断裂,他们的军工企业可能就会因为缺少零件而停摆。 所以,把这一切都摆在台面上看,账就非常清楚了。 美国或许有能力在战术上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但我们有能力承受这种损失,并依靠强大的内部循环和战略纵深坚持下去。 而我们一旦出手反击,打掉的是美国全球霸权的根基,是它维系世界第一地位的亚太军事体系,这种损失对它来说是战略性的、颠覆性的。 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最多是发展速度慢一点,忍受阵痛,而美国输掉的,将是整个时代。
一旦中美打起来,中国沿海被炸了咋办?戴旭上校这句话,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如果中美
芸霄记史
2025-07-13 15:28: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