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08年罕见雪灾: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京广铁路中断,8700 多万亩农作物受灾,1516 亿元经济损失,让我国痛定思痛,开启“基建狂魔”模式。 2008 年的春节,本应是万家团圆的时刻,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却突袭中国南方。这场被称为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 的冰雪灾难,让 20 多个省份陷入瘫痪,也彻底改变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轨迹。 2007 年底,太平洋上的 "拉尼娜" 现象悄然加剧,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使得西太平洋暖湿气流异常活跃。当这些携带巨量水汽的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长江以南相遇时,本应形成春雨的水汽,在冬季低温下化作了持续不断的雨雪。 中国南方省份从未经历过如此持久的冰冻天气。湖南郴州的电线杆在冰层包裹下不堪重负,一座座输电铁塔轰然倒塌,这座南北交通枢纽瞬间陷入黑暗。 结冰的铁轨让京广铁路南段彻底中断,而江西、贵州等地的高速公路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数千辆汽车像被冻住的甲壳虫,困在白茫茫的冰原上。 连续十几天的雨雪让冰层不断堆积,最厚处达到数十厘米。农户的屋顶被压塌,养殖场的棚舍成片倒塌,8700 多万亩农作物在低温中枯萎。 在贵州山区,凝结的冰棱像水晶帘子挂满屋檐,却无人有心情欣赏这难得的奇景——人们正为取暖的柴火和果腹的食物发愁。 1 月下旬,一年一度的春运如期而至,1.8 亿人的迁徙计划与冰雪灾害撞了个满怀。广州火车站成了这场灾难的缩影,数十万返乡者聚集在站前广场,电子屏上 "列车停运" 的通知刺得人眼睛生疼。 珠三角的务工人员大多来自中西部,此刻却被冰雪困在异乡。广州至湖南的高速公路上,抛锚的大巴排成长龙,司机们点燃废报纸取暖,乘客们互相交换仅剩的干粮。 郴州断电导致京广铁路中断后,近百列火车滞留在荒野。K599 次列车上的乘客王女士记得,车厢里的温度降到零度以下,热水和食物很快耗尽,有人用矿泉水瓶接融化的雪水喝。车窗外是茫茫白雪,车厢内是压抑的沉默,只有孩子们偶尔的哭闹声划破寂静。 灾难面前,军警、电力工人、志愿者组成了抗灾主力。湖南电力公司的抢险队员在覆冰的铁塔上作业,有人从数十米高空坠落;广州火车站的武警战士手挽手组成人墙,维持秩序的同时分发面包和热水;北方省份紧急调拨的除冰设备日夜兼程南下,铁道部门从东北调来耐寒的内燃机车替代电力机车。 这场灾害最终造成 129 人遇难,1516 亿元经济损失,却也给中国上了沉重一课。南方电网的数据显示,仅贵州就有 2700 多座电塔倒塌,暴露出基础设施抗灾能力的严重不足。当时的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刚突破 3 万公里,高铁尚在起步阶段,南方山区许多县城仍未通高速。 2009 年起,中国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基建浪潮。贵州的崇山峻岭间架起了北盘江大桥,这座桥面距谷底 565 米的桥梁,至今保持着世界第一高桥纪录;全国高铁网络以每年 3000 公里的速度延伸,2018 年总里程突破 2.9 万公里;南方电网研发的直流融冰技术,能在两小时内融化线路覆冰,这项技术后来出口到十几个国家。 如今的春运,高铁动车组以 350 公里的时速穿梭南北,智能气象预警系统能提前 72 小时预报灾害,高速公路的融雪剂储备点覆盖所有枢纽。这些变化的起点,正是 2008 年那个寒冷的冬天。 冰雪终会消融,但灾难留下的教训永远深刻。那场雪灾让中国明白,基础设施不仅要 "大",更要 "强"。从那时起,"基建狂魔" 的称号背后,是对安全的执着追求,是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44℃!郑州热浪炸锅:这不是天灾,是人祸!7月12日中午,许多河南朋友点开手机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