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骗了我们所有人!”2008年,中国在基建方面投入8.5亿元,成功炸平了65

碧瑶含烟柳 2025-07-13 22:03:37

“中国骗了我们所有人!”2008年,中国在基建方面投入8.5亿元,成功炸平了65座山,建成了一个吞吐量极低的机场,美国专家看到这一结果后,气得无能狂怒。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一座建在广西大山深处的机场,居然让美国国防部坐不住了。 不是因为它多繁忙,也不是因为它有多少航班,而是因为它“太不像话了”——几十座山头削平、上万吨炸药轰炸、成千上万工人昼夜作业,最后建出一个被称为“云端航母”的机场。 不少西方专家一开始冷嘲热讽,结果完工后却一个个傻了眼:这哪是民航机场,这是活生生的军事奇迹。 2008年,广西河池市启动了一个看起来“不靠谱”的工程:在地势险峻的金城江区建机场。 可河池市这地方山多地少,有95%的面积是山区,找不到一块像样的平地。最终选址定在了距离市区37公里的见塘山,地基是硬邦邦的页岩,适合干大工程。 可问题来了,这地方哪有机场的样子?65座大山挡在面前,沟壑纵横、悬崖林立。 面对这艰难的地势,工程队没退缩直接开干。拿炸药轰,拿推土机铲,硬生生把山削平了,把沟填平了。最深的沟有120米,最高的山头削去了70多米,总土石方量相当于10个胡夫金字塔。 在爆破高峰期,项目组几乎每天都在几百米高的悬崖上作业。施工难度直接拉满,挡土墙高达72米,边坡角度近70度。 这要是在美国,恐怕早被环保组织告到联邦法院去了。 河池机场2014年正式通航,跑道2200米长,宽45米,足够让波音737、空客A320来去自如。 可问题是,这地方人少航班少,平时一天也就几班飞机,甚至被调侃为“最冷清的机场”。 听到这,美国专家先是笑了,觉得中国又干了件“形象工程”。可没过多久,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美国《国防部网站》搞了次技术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机场不仅能起降民航机,关键时刻还能变身军事空港,甚至能为南海方向提供战略支撑。 更让他们不安的是,机场像一座“山顶航母”,占据高地、地势险要。 如果有突发情况,军用运输机、直升机都能迅速部署;同时还能作为灾难救援中心,对西南山区的应急反应速度提升一大截。看起来不起眼,实则一举多得。 况且你以为中国只是为了修个机场方便出行?那就太小看这个国家的战略思维了。 河池机场地处中国西南,是西南通往东盟的桥头堡,又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交通曾经极度不便。 这个机场的建成,不仅打通了边远地区的空中通道,也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节点。 2014年通航后,河池从一个“交通孤岛”变成了广西与东盟之间的“空中走廊”。旅游业升温了,当地特产也能更快地运出去。 就算航班不多,可对于一个原本“坐车得翻几轮山”的地方来说,这就是命脉。 而且更要命的是,这类“高难度工程”,中国能一口气复制几十个。什么神农架机场、稻城亚丁机场、康定机场……每一个都建在不可思议的地理条件下,却都如期完工,安全运营。 日本《读卖新闻》曾发文承认,中国在“极端地形航空工程”上的技术,已经是世界第一。 美国《纽约时报》也表示,中国的基建能力已成为“全球南方国家争抢的对象”。不仅非洲、东南亚,连拉美国家现在建机场、修高铁,也都想找中国公司合作。 而美国那边呢?机场数量虽然多得吓人,超过1.9万个,但大多数都是二战前遗产,新建机场困难重重。 光是环保评估、社区听证、预算审批就能拖个五年八年。别说削山填沟,就连扩建跑道都能被邻居告上法庭。 所以美国专家看到河池机场的照片,心里那个不是滋味。 他们说:“中国骗了我们所有人!”其实不是被骗了,而是根本没想到中国真的能干成这种事,而且还干得这么快、这么稳、这么准。 当然,争议也不是没有。有外媒曾质疑,这样大规模削山填沟,会不会破坏环境? 中国工程方给出的回应是:有专门的绿化方案,边坡稳固后立即种植植被,生态修复同步推进。 对比一下神农架机场,当年也因为“填平溶洞”被质疑。但后来证明,项目远离核心保护区,影响可控。 河池机场也是一样,工程虽大,但并非“蛮干”。在高难度施工的同时,还考虑了区域生态的长期承载力。 美国人说“中国骗了我们所有人”,其实他们不是被骗了,而是不愿意承认——中国早就不是他们认知里的“发展中国家”了。 河池机场,是一座机场,也是一个信号。它告诉世界:中国不等、不靠、不慢,哪怕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也能啃下、啃好。 这,才是让美国专家“气得无能狂怒”的真正原因。 信源:人民日报《河池机场:在山巅上起飞》

0 阅读:0
碧瑶含烟柳

碧瑶含烟柳

碧瑶含烟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