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公开表示,美国要给印度商品加关税没问题,但必须比给中国加的关税低10%到20%。 莫迪说这话可不是随便开玩笑,现在美国正对中国商品猛加关税,电动车关税从25%涨到100%,太阳能板关税翻倍,印度瞅准这个机会,直接跟美国喊话:"要加税冲我来,但得给我打个折!" 这招确实高明,现在很多外国公司都在找中国的替代供应商,印度就想趁机抢生意。 数据显示,去年印度卖给美国的东西多了12%,中国卖给美国的却少了13%,像苹果手机已经把1/7的产量搬到印度了,三星也在印度开了全球最大手机工厂。 印度想成为"世界新工厂"的梦想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公路铁路破损严重,货物运输经常延误,劳动力素质堪忧,每10名工人中仅有0.5人接受过专业培训,各邦政策不统一,企业开办工厂需要应对繁琐的地方行政程序。 就拿造芯片来说,印度说要补贴一半的钱吸引大厂,结果塔塔集团280亿美元的项目,光征地就拖了一年多,有专家吐槽:"印度现在需要的是中国20年前加入WTO时那种改革,光靠关税打折没用," 莫迪这招其实是在玩平衡术,一边讨好美国:"选我当供应商准没错";一边又偷偷跟俄罗斯做生意,买便宜石油,就像个精明的商人,跟谁都能做买卖。 但问题在于,虽然印度工人工资比中国低30%,但物流效率差太多,算下来其实没便宜多少,所以莫迪非要那10%-20%的关税优惠,就是想补上这个缺口。 印度这做法在穷哥们儿里挺另类,以前大家都会一起骂美国乱加关税,现在印度却说:"加税可以,给我便宜点就行,"越南、墨西哥这些国家也在偷偷学这招。 不过专家警告,光靠关税保护不是长久之计,印度太阳能板就是个例子,受保护的企业反而懒得创新,最后还是得买中国技术。 莫迪这"关税打折"的套路,就像双11先涨价再打折,看着实惠其实套路深,短期可能真能拉到一些生意,但长远看有三个大问题: 第一,美国人的便宜不好占,今天给你关税优惠,明天可能就要你在俄乌战争中站队,印度想当不结盟大国,这么搞迟早要被拉下水。 第二,便宜货难出精品,就像印度手机虽然便宜,但关键零件还得从中国进口,光想着降价竞争,永远只能当个二道贩子。 第三,带坏行业风气,要是大家都比着降价讨好美国,最后吃亏的还是发展中国家自己,就像菜市场恶性竞争,最后所有菜贩子都赚不到钱。 说实话,印度真要发展,还是得老老实实修路、办教育、改制度,你看中国当年加入WTO,可不是靠跟人讨价还价,而是真刀真枪搞改革,现在印度就像个想靠打折促销混成网红店的摊贩,路子走偏了,特斯拉最近要求印度供应商"价格要比中国低20%,质量还要高20%",这不就是明摆着欺负人吗?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光会耍嘴皮子可不行。
1,中国不可能放弃被印度控制的中印争议领土,而莫迪政府也不可能答应尽数让出中印争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