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0月,保卫人员向许世友报告:司令,有人要见你。许世友吼了一声:不见。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7-14 08:57:28

1967年10月,保卫人员向许世友报告:司令,有人要见你。许世友吼了一声:不见。当许世友一听是陶勇的4个孩子时,立即叫警卫员去接…… 许世友,1905年出生在河南新县,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没了爹,日子过得苦。他小时候在少林寺练了八年武,身体壮得跟牛似的。后来投身革命,1927年加入共产党,参加秋收起义。红军时期,他带兵打仗特别猛,1935年强渡大渡河那会儿,他亲自上阵,带着部队硬闯敌人的防线。抗战时,他在山东搞游击战,专干破坏日军后方的事儿。解放战争,他指挥济南战役,打得国民党满地找牙。1955年,他被封上将,当了南京军区司令员,一直干到1974年。这人性格直爽,讲义气,对战友特别照顾,部队里都说他是个有血性的人。1985年,他去世,80岁。 陶勇,1913年生在安徽霍丘,原名叫张道庸,家里也是穷得揭不开锅,7岁没了爹,只能放牛混日子。1929年,他加入共青团,很快参了军,开始打仗。红军时期,他从连长干到团长,长征路上没少拼命。抗战时,他当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在华中跟日军干了好几仗。解放战争,他带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都有他的功劳。1955年,他拿了中将军衔,后来当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这人低调,生活简单,对部队特别上心。可惜1967年1月21日,他在动荡中被害,54岁就走了,老婆朱岚也一块儿没了,留下八个孩子没人管。 1967年10月,陶勇刚走没多久,他四个孩子找上门来。那时候正值乱世,陶勇被害后,家里乱成一团,孩子们没了依靠,只能来南京军区求助许世友。保卫人员先去报告,说有人要见司令,许世友正忙着军务,直接说不见。可一听说是陶勇的四个孩子,他马上改了主意,让人赶紧接进来。这四个孩子来的时候,估计是又饿又怕,毕竟家里刚出大事儿。许世友一看这情况,二话不说,先安排人给他们弄吃的,还找了地方让他们住下。他还问了问陶勇另外四个孩子在哪儿,打算一块儿接过来。这事儿干得果断,透着他对老战友的感情,也看得出他不想让这些孩子受苦。 许世友知道,光收留孩子不行,得给他们个未来。他琢磨着男孩子可以参军,就找了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肖永银,把陶勇三个儿子托给他,让他们去坦克部队学本事。肖永银跟陶勇也是老交情,答应得痛快,亲自盯着这几个孩子的训练。对陶勇的女儿们,许世友也没含糊,联系部队医院,让她们学医护。那年头,医护工作稳定又有面子,他是真心想让孩子们过得好。他老婆也帮着忙活,照顾这些孩子的生活,家里一下子多了不少人气。 在许世友的帮衬下,陶勇的八个孩子慢慢站稳了脚跟。男孩子在部队里学得认真,女孩子也在医院里努力。最厉害的得数张小勇,陶勇的第三个儿子。他先的那几年,在坦克部队当连长,训练成绩老拔尖儿。后来调到海军,当了中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的舰长,干得有声有色。退役后,他没闲着,跑去经商,凭着脑子活络和干劲儿,混得挺不错,开了好几家公司。1977年,陶勇去世十周年,张小勇写了首诗悼念他爸,字里行间全是感情。后来他得了癌症,还是硬挺着,2012年走了,64岁。 许世友不光管陶勇的孩子,对其他战友的后代也挺上心。他老跑去看看这些孩子,送点东西,帮他们解决点困难。1980年,他退了休,1985年去世,80岁。他这辈子干了不少大事,但最让人记住的,还是他那份对战友的情谊。尤其在那个乱糟糟的年代,他能站出来护着这些孩子,真挺不容易的。

0 阅读:33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9

用户10xxx99

2
2025-07-14 10:46

有情有义许司令,王必成、陶勇、王近山、周志坚、聂凤智都曾是老许部下,特殊时期都受到许的保护,陶勇之死不明不白,陶的孩子老许必须要保护好。就连在南京的粟裕老母亲许司令也是关怀备至,所以现在许粟不和的谣言不攻自破。打仗时战略战役构想有不同意见,在革命队伍中是司空见惯,不存在革命友谊不好。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