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著名二胡演奏家储师竹正在上课,突然叫停学生的训练:“这是什么曲子谁写的?”学生老实回答:“这是无锡街头一个瞎子艺人瞎拉的。”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拯救了一首世界名曲。 阿炳,本名华彦钧,1893年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道观旁。爹是道士,叫华清和,会吹拉弹唱,挺有名的。娘是个寡妇,生下阿炳后没几年就去世了。小时候,阿炳被族人养到八岁,才被爹接回道观读书学乐器。十岁开始,他跟着爹学吹笛拉二胡,练得手指都磨出血。十七岁就在道观里表演,人长得俊,嗓子也好,被叫“小天师”。 1918年,爹死了,阿炳二十一岁,接手道观。可他后来抽上鸦片,又瞎搞,把钱挥霍光了,香火也断了。三十四岁,他得梅毒瞎了眼,没法干活,只能上街卖艺。下午在无锡崇安寺摆摊,先拉二胡,再弹琵琶,最后唱自编的时事小调,骂侵略者和贪官,路人听了直叫好。1939年,他跟一个寡妇董彩娣结了婚,两人搭伙过日子。 瞎了以后,阿炳没放弃音乐,把苦日子里的情绪都揉进曲子里。1947年,他肺病加重,吐血,胡琴还被马车撞坏了,他觉得不吉利,就不怎么拉了。1948年进了戒毒所,戒了毒,但也不再上街表演,靠修琴混口饭,日子越过越艰难。 1949年冬,储师竹在上海教学生黎松寿。黎松寿是无锡人,1948年通过杨荫浏认识了储师竹。那天,他拉了一段曲子,就是小时候在无锡街头听阿炳拉的。储师竹一听,觉得这曲子有深度,不是随便瞎拉的,问清来历后,跟杨荫浏说:“这音乐不能丢,得录下来。”杨荫浏小时候跟阿炳学过琵琶,也认识他,知道这人是个天才。 黎松寿说了阿炳的近况:瞎了,在街头混了好多年,现在病得不行了。储师竹和杨荫浏一合计,觉得不能拖,得赶紧去无锡找阿炳,把他的曲子保下来。这事就这么定下了,黎松寿负责联系。后来才知道,那段曲子就是《二泉映月》的雏形。储师竹这随手一问,真救了阿炳的音乐。 1950年8月,杨荫浏带着曹安和,扛着钢丝录音机去了无锡阿炳家。阿炳当时病得厉害,三年没拉琴了,怕拉不好不想录。可在黎松寿劝说下,他还是答应了。9月2日,他们录了六首曲子:二胡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有《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录完《二泉映月》,杨荫浏问名字,阿炳说是《二泉印月》,杨建议改成“映”,阿炳觉得也好。 录音后,中央音乐学院想请阿炳去教书,可没钱治他的病,这事就黄了。1950年12月4日,阿炳死了,57岁,埋在无锡西郊。他一生写了270多首曲子,可就录下这六首。他媳妇董彩娣过了仨月也走了。1952年,杨荫浏把录的曲子整理成《阿炳曲集》出版,《二泉映月》在天津电台播出后火了,后来传到国外,成了二胡的招牌曲。1983年,无锡修了阿炳墓,1993年把故居弄成纪念馆,大家都去那儿缅怀他。 阿炳的音乐牛在哪?它接地气,带着穷人生活的味儿,又有种不服输的劲儿。瞎子拉的曲子能传遍世界,这不简单。民间音乐要没人抢救,就真没了,他的事儿提醒咱们得重视这些东西。
1949年,著名二胡演奏家储师竹正在上课,突然叫停学生的训练:“这是什么曲子谁写
历史拾遗者
2025-07-14 10:32:0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