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黑龙江一位校正在晨跑,可就在这时,突然冲出来一个学生拦住:“请你供我读

烟雨评社 2025-07-14 10:53:16

1999年黑龙江一位校正在晨跑,可就在这时,突然冲出来一个学生拦住:“请你供我读书!”没想到,他校长竟然答应了,可谁也没想到,在7年后,这位校长却偷偷搬了家。 一档电视节目,歌手王正宇对着镜头缓缓诉说自己的故事,搜寻资助自己的人,王正宇口中那份持续多年的资助,背后是老校长一套房子、半辈子的积蓄,和一个困顿家庭的全部希望。电视画面里,老校长破旧的平房和清贫的生活,与王正宇在舞台上的光鲜形成了巨大反差。 更让人心头一紧的是,当年张校长自己的家庭本就难以为继,家里还有一个脑瘫的孩子,生活负担极重。即使这样,他还是选择了牺牲自己,去成全一个学生的未来。 当这一切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王正宇眼前时,他彻底崩溃了,愧疚、震撼与感激交织在一起,他这才明白,那份恩情到底有多重。 时间拨回到多年前一个寒冷的清晨。在黑龙江一所中学,年仅十六岁的王正宇拦下了晨跑的校长张洪生。 那时的王正宇,父母和奶奶接连去世,兄妹三人只能寄宿在同样拮据的姑姑家。哥哥为了生计早已辍学打工,而成绩优异的王正宇,也走到了退学的边缘。走投无路之下,他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校长身上。 张校长听完他的遭遇,几乎没有犹豫。他太清楚一个贫困孩子对读书的渴望,当即拍板,承诺包下王正宇和他妹妹所有的学习费用。 可张校长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靠着一份微薄的工资,不仅要养家,还要照顾那个患有脑瘫的孩子。不过,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收回伸出的手。 有了校长的支持,王正宇没让人失望,拼了命地学习,最终考上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可喜讯传来,愁云也跟着来了。大学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是这个家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就在王正宇一筹莫展之际,张校长又一次站了出来。只是这一次,他付出的代价更大了。 那时候,张校长家的小儿子正被重病折磨,医疗费是个无底洞;大儿子做生意又失败,欠了一屁股债,家里早已是四面楚歌。 为了给王正宇凑够学费,他和老伴一商量,咬牙卖掉了家里唯一的楼房,对外只说,年纪大了,搬去平房住得清净。这份天大的牺牲,王正宇当时一无所知。他只知道,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按时到账,让他在大学里能够安心读书。 大学毕业后,王正宇顺理成章地回到母校当了一名老师。这本该是故事最圆满的结局。可谁知,安稳的日子只过了一年,王正宇心里那点音乐梦开始作祟。他觉得当老师没意思,毅然辞职,跑去当了一名流浪歌手。 这个决定,彻底激怒了张校长。他想不通,自己拼上一切为王正宇换来的安稳前程,怎么就成了一张可以随手丢掉的废纸,师生俩为此大吵一架,关系彻底破裂,从此断了联系,整整八年。 这些年,王正宇当歌手虽然没能大红大紫,却也混出了点名堂。随着年纪渐长,人情世故也见得多了,当年那点与校长怄气的芥蒂,慢慢变成了压在心口的愧疚。他最放不下的,还是那位老校长。于是,他想通过电视节目找到恩人,也就有了开头那场令人唏嘘的重逢。 再见到校长,王正宇哭着道歉,并承诺要为他养老送终。老校长却只是笑着摆了摆手:“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他又说,自己这辈子就图个心安,孩子们能有出路,比什么都强。 从那以后,王正宇成了老校长家的常客,也把这份恩情记在了心里。他开始投身教育公益,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和他当年一样需要帮助的孩子,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 张洪生这个名字,上不了什么头条,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他只是一个普通校长,用一套房子和半生清贫,换了一个学生的未来。为一个绝望的孩子点亮了人生的希望,如同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信源:《谢谢你来了》

0 阅读:37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