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也不希望中国超过美国吗?其实跟美国比起来,俄罗斯更怕中国崛起,因为他们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搅乱现在的国际格局,并且还特别害怕咱们提起那些历史遗留问题。 冷战时期,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像坐过山车,时而紧密协作,时而剑拔弩张,但核心逻辑始终没变:苏联是“老大哥”,中国是“追随者”,中国必须当苏联的“跟屁虫”才行。 那时候,中国的GDP只有十几亿,还不到苏联的十分之一,工业体系得靠苏联援建,从鞍山钢铁到长春汽车厂,原子弹技术是苏联专家熬夜画图纸教的,连武器装备都多是苏联淘汰的型号。这种“强弱有序”的相处模式,在俄罗斯的集体记忆里刻得很深。 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元气大伤,从超级大国跌成“资源出口国”,1990年代GDP暴跌40%,连航母都得找中国买钢材修。 反观中国,借着改革开放一路狂飙,2024年GDP达到18.6万亿美元,是苏联鼎盛时期的9倍多。这种角色转换,让俄罗斯患上了严重的“身份认知障碍”——当年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现在居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跟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搁谁心里能不膈应? 最让俄罗斯坐不住的,是中国在国际棋盘上的“破局”能力。2004年中俄平分黑瞎子岛时,俄罗斯咬死只肯给40%,理由是“岛上有俄罗斯居民”。但每次中国新版地图标注“库页岛”“海参崴”这些中文名时,俄罗斯媒体反而立马跳脚指责中国不守信用,这种斤斤计较的背后,是对历史领土问题的极度敏感。 要知道,沙俄时期通过《瑷珲条约》割走的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至今仍是某些俄罗斯政客的“午夜噩梦”。梅德韦杰夫访华时大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表面上扯俄乌和台湾,实则是想拿这些议题当筹码,把中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来对冲风险。 经济结构的“倒挂”,更让俄罗斯脊背发凉。2024年中俄贸易额2448亿美元,中国对俄出口60%是机电产品,而俄罗斯80%靠卖石油天然气。这种“你卖资源我卖技术”的模式,让俄罗斯越来越像中国的“能源附庸”。 更扎心的是,中国在中亚搞的“一带一路”,直接把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变成了“中资开发区”。哈萨克斯坦的中哈工业园里,中国工程师开着自动驾驶卡车运矿石,而俄罗斯还在靠卖军火刷存在感。 眼看着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十年减少10%,而中国商人在那里开超市、建工厂,俄罗斯老百姓私下里嘀咕:“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和平演变’。” 科技领域的代差,更是让俄罗斯倍感压力。中芯国际28nm芯片实现量产、华为昇腾芯片技术含量碾压美国英伟达,比亚迪汽车卖遍全球,俄罗斯科学院的报告都开始承认,中国在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12个关键领域已经实现反超,而俄罗斯只能在航天领域靠“联盟号”飞船刷点存在感,俄罗斯肯定受不了啊! 国际舞台上的权力转移,同样刺痛俄罗斯。上合组织扩员到10个国家后,中国接任轮值主席国,直接把峰会主题从“反恐”改成了“数字丝绸之路”。俄罗斯原本想靠这个组织当“中亚话事人”,结果发现自己成了给中国“站台”的配角。 更绝的是金砖国家扩容,沙特、埃及这些传统“美国盟友”都跑来加入,中国在金砖新开发银行的话语权超过俄罗斯一倍,活活把俄罗斯从“二当家”挤成了“马仔”。 俄罗斯的这种焦虑,本质上是一场“身份认同危机”。当年手把手教出来的“小弟”,现在成了能跟美国掰手腕的超级玩家,而自己却从棋手退化成了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更要命的是,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中国的工业产值占全球28%,相当于美日德三国总和,这种实力差距让俄罗斯连“讨价还价”的资格都在慢慢丧失。 现在,俄罗斯只能一边咬着牙跟中国签天然气大单,一边在心里默默眼红,可惜这种眼红改变不了 任何现状!
1992年,俄罗斯公开绝密档案,曝光了抗美援朝被掩藏42年的真相。原来抗美
【4评论】【48点赞】
随然
俄乌冲突把俄罗斯打成了二流国家,一个不强不弱的俄罗斯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