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的颜色革命在中国行不通?因为中国人民的政治素养在全球少有人能比。三年前当俄乌刚开打,很多中国网友就预言了乌克兰最终会被美国卖掉的结局。几个月前,当叙利亚人民狂欢阿萨德政府倒台欢迎朱拉尼时,绝大多数中国普通人已经看到,真正的动乱和悲剧才刚刚开始。 这种独特的洞察力,正是富有政治素养最直观的体现,这些年我们看到的例子还少吗? 苏联解体后,带来的不是天堂,而是苏联民众毕生积蓄化为乌有,国家陷入长久衰退的惨痛现实。 乌克兰在2014年之后,是如何从一个富饶的“欧洲粮仓”,一步步沦为大国博弈的棋盘和战场的。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像一部部在身边循环播放的警示片,时刻提醒着我们和平与安宁有多么珍贵。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自己亲身经历的过去四十多年。 超过八亿人摆脱贫困,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普通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实实在在地改善生活。 这种触手可及的获得感,让国人对来之不易的稳定生活倍加珍惜。 因此,任何打着华丽旗号却可能颠覆这份安稳的外部承诺,在中国老百姓看来,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用已经握在手里的幸福,去赌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且失败案例比比皆是的未来,这笔账谁都会算。 这种对现实利益的清醒认知,构成了这份政治素养的坚实底座,而这份清醒,又被深刻的历史记忆反复打磨和强化。 那段长达百年的屈辱史,不是教科书里冰冷的文字,而是刻在民族骨子里的集体创伤。 它用无数血的教训告诉后人一个道理:国家一旦衰弱和分裂,就必然会招致外来势力的欺凌和瓜分。 这个历史教训,已经内化为一种文化基因,让国人对任何形式的外部干涉都抱有天然的警惕。 1999年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被炸的事件,更是让一代人彻底看清了某些西方国家宣传口号背后的真实面目。 这次事件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许多人对西方不切实际的幻想,让“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带着这样的历史记忆和现实警觉,中国民众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展现出了强大的识别能力。 2019年发生在香港的事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当西方媒体将其包装成一场单纯的“民主运动”时,中国内地的普通网友们却像侦探一样,开始在海量信息中挖掘背后的真相。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等组织的名字,很快就被大家找了出来,其资金来源、过往在全球各地扮演的角色被分析得一清二楚。 这种自下而上的、主动揭露和解构外部叙事的能力,显示出民众已经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 他们能够熟练地识别“颜色革命”的惯用伎俩,并筑起一道坚实的舆论防火墙。 这种强大的集体抵抗力,还源于一个更深层次的文化向心力。 从秦朝开始就深入人心的“大一统”观念,早已超越了政治和疆域的范畴,成为一种强大的民族认同和文化黏合剂。 在中国,尽管有56个民族和多样的文化,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的信念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任何试图以地域、民族或阶层为借口来制造分裂的图谋,都会触碰到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并立刻遭到全社会的一致反对。 这种深植于文化中的聚合力,让外部势力很难在中国社会内部找到可以利用的有效裂缝。 所以说,这份在全球都少有人能比的政治素养,是中国人民在经历了百年风雨、见证了世界变迁、并亲手创造了发展奇迹之后,共同熔铸出的一套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精神防线。
为什么西方的颜色革命在中国行不通?因为中国人民的政治素养在全球少有人能比。三年前
芸霄记史
2025-07-14 17:28: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