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图文内容均源于网络,此图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 进入7月后,俄罗斯无人机的空袭力度突然呈现爆发式增长,这让整个西方阵营都感到不对劲。泽连斯基对外透露,俄军已连续7天对乌克兰发动空袭,这7天里投入的无人机总数达到1800多架。这个数字在制造业规模庞大的中国看来或许不值一提,甚至只能算“洒洒水”,但在持续三年半的俄乌冲突中,这样的空袭强度却是史无前例的。 要知道,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无论是北约还是俄罗斯,在无人机生产能力上都显得力不从心。整个欧洲的无人机产业链加起来,规模还不及中国的一个零头,而且欧洲无人机产业严重依赖中国的零配件供应。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 最让美西方忧心忡忡的是,俄军无人机的投入规模还在持续扩大,最近几次空袭中投放的无人机数量甚至逼近600架。这样的增长趋势若持续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意味着俄罗斯已经彻底解决了无人机的产能瓶颈。三年时间里,俄罗斯必然建成了多条大规模无人机生产线,而美欧真正担忧的,并非这些工厂的存在,而是背后可能存在的技术支持力量。 有人猜测是朝鲜提供了帮助,但有些事情其实无需深究。不妨设想一下,若俄罗斯开出每月10万元的高薪,到中国南方的乡镇工厂聘请技术人员,能请到人吗?能请到多少人?答案不言而喻。中国始终保持中立立场,若政府直接提供帮助,俄乌局势绝不会是现在的模样,但政府的中立不代表普通民众不能出国打工。 试想一下,对方以国家名义聘请,管吃管住且保障安全,即便月薪不是10万,而是五六万,难道不会有技术人员愿意前往吗?这是无法阻拦的,谁能限制普通老百姓外出务工呢?此前美国曾开出高薪挖掘中国稀土人才,既然美国可以挖人才,为何俄罗斯不能呢? 欧洲无人机产业本就薄弱,又依赖中国零配件,当俄罗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技术支持后,产能自然快速提升。这种民间技术人员的流动,既不违反中国的中立政策,又能让技术人员获得可观收入,谁也无法真正禁止。美西方对此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毕竟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力早已渗透到各个环节,而人才的流动更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现象。俄罗斯无人机产能的爆发,或许正是这种全球产业格局与人才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让美西方陷入两难——既无法阻止技术流动,又不得不面对俄军无人机攻势越来越猛的现实。
【免责声明】图文内容均源于网络,此图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
呼啦啦一娱乐
2025-07-14 19:18: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