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某地区的公墓中发现了5块中国100多年前的墓碑,周围杂草丛生,有3块墓碑已经倒塌,而上面雕刻的文字,让留学生肃然起敬。随后,他做了一件让所有中国人点赞的大事。 清末是个内忧外患的年代,鸦片战争让中国吃了大亏,日本入侵台湾又敲响警钟。清政府痛定思痛,洋务派喊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决心学西方技术强国。李鸿章带头推动,从英国订购军舰,派水兵出国学艺。1880年代,一批年轻水兵背负国家期望,远赴纽卡斯尔接收“超勇”“扬威”等巡洋舰。他们学蒸汽机、练火炮,苦练海军技术,盼着有朝一日保家卫国。可惜,命运弄人,有些人因病或意外再也没能回国。陈受富、顾世忠、袁培福、连金源、连成魁就是其中五位。 直到2016年,中国留学生张伟(化名)走进公墓,意外发现这五块刻有汉字的石碑。三块已倒塌,两块摇摇欲坠,碑文模糊却还能辨认。他心里一震:这些先辈是谁?为何葬在这里?好奇和敬意驱使他行动起来。他先找公墓管理处问情况,可惜资料有限。他不死心,又把照片发到网上求助。华人论坛里,有人提到清末洋务运动,猜测可能是海军水兵的墓。 张伟深受触动,觉得不能让先辈的牺牲埋没。他整理好调查结果,写成报告递交给中国驻英大使馆。大使馆很重视,派人核实,确认这些墓碑属于清朝海军代表团成员。消息传回国内,立马引起热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接手,发起全球众筹,筹钱修墓碑。海内外华人踊跃捐款,没多久就凑齐资金。2019年,修复工程完工,墓碑被扶正,碑文清理一新。 这事意义不小。先说历史层面,这五位水兵是清末洋务运动的缩影。那时候中国积贫积弱,想翻身只能学先进技术。他们远渡重洋,苦学本领,甚至献出生命,精神可歌可泣。洋务运动虽没救清朝,却为后来的现代化开了路。再看民族情感,这墓碑修复凝聚了中华儿女的心。不管身在何处,大家都惦记着祖国的根,捐款出力只为让先辈安息有尊严。 再说中英关系,这事也架起了一座桥。英国方面很配合修复,还把公墓列为保护对象,展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两国学者趁机挖出更多清末海军的史料,文化交流更深一层。纽卡斯尔地方政府也承诺长期维护墓碑,让这份历史传承下去。 张伟一个小举动,掀起这么大波澜,他让人们看到,普通人也能让历史发光。这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对现在的激励。
2016年,一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某地区的公墓中发现了5块中国100多年前的墓碑,
蕊蕊聊过去
2025-07-14 19:40:2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