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份新能源兆瓦闪充天梯图,这个量产车充电倍率榜单,就像一把标尺丈量着行业快充技术的“代际差”:比亚迪汉L EV以10C、1000V、1000kW的组合断层领先,不仅将第二名(6C)甩开近70%,更以“千伏高压架构”跳出行业主流的800V阵营。
反观后排车型,吉利、极氪、蔚来等品牌大多扎堆5~5.5C区间,补能效率分化更耐人寻味——同样喊出“5分钟补能”,比亚迪能充400公里,小鹏G9 Max仅200公里,
可见,补能效率是 “倍率×功率×续航适配度”的复合结果。
对消费者而言,与其迷信“C值数字竞赛”,不如聚焦“几分钟能跑多远”——毕竟,快充技术的终极使命,是让“补能焦虑”真正让位于“出行自由”。而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或许也在提示行业:突破电压天花板,才是解锁超快充的核心密钥。[思考]大v聊车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