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罕见了!伊朗首次公开呼吁俄罗斯帮忙,众所周知在长达12天的以伊冲突中,伊朗从未

大气磅礴展豪情 2025-07-14 23:16:04

太罕见了!伊朗首次公开呼吁俄罗斯帮忙,众所周知在长达12天的以伊冲突中,伊朗从未公开要求俄罗斯帮忙或者协助,当地时间7月11日,莫斯科一间会议室里发生了一个微妙的外交时刻。 伊朗驻俄大使卡齐姆·贾拉利面对记者镜头,说出了一句让记者立即按下快门的话:“我们欢迎俄罗斯参与重建被空袭损毁的民用设施。”这句话背后的分量,远比表面看起来沉重。 自6月30日以伊冲突爆发以来的12天里,德黑兰一直咬牙独撑,这是他们首次公开向外界伸出求援之手。过去两周,以色列战机在伊朗上空划出了47道轨迹。 每一次俯冲,都精准瞄准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伊斯法罕的核设施、布什尔港的石油码头,还有那些连接中亚贸易的铁路枢纽。 纳坦兹铀浓缩厂的情况最为严重,那里原本矗立着数栋灰白色的辅助建筑,如今只剩下三堆瓦砾,7月8日发布的航拍画面中,废墟旁还能看到几台挖掘机在清理现场。 布什尔港8号泊位的大火烧了整整两天才扑灭,这个伊朗重要的石油出口终端,平时每天能处理15万桶原油装船,现在却冒着黑烟瘫痪在波斯湾岸边。 要命的是电力系统,美国CNN援引卫星图像显示,伊朗中部多条高压线被炸断,连带着全国15%的炼油产能停摆,德黑兰的街头,最近经常能听到居民抱怨停电。 面对如此重创,伊朗此次的反应却与以往截然不同,2020年苏莱曼尼将军在巴格达机场被美军击杀后,尽管俄罗斯主动提出军事援助,德黑兰只接受了一些S—300防空导弹的零配件,其他一概拒绝。 那时的伊朗领导层更愿意独自舔舐伤口,用自己的方式回击。但这一次贾拉利大使特别提到了“俄企在叙利亚战后重建中积累的经验”,话里话外透着一种务实的迫切。 俄罗斯确实在叙利亚干得不错,阿勒颇国际机场从废墟中重新起飞,拉塔基亚港恢复了往日的繁忙,这些都有俄国工程师的身影。对于急需重建的伊朗来说,这些经验正是他们渴求的。 不过莫斯科的回应显得相当谨慎,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注意到了伊朗方面的提议”,连个明确表态都没有,俄罗斯能源部长舒利吉诺夫被记者追问时,干脆转移话题到“两国正常的油气合作”上。 这种小心翼翼背后,藏着现实的无奈,尽管俄罗斯自己也在承受西方制裁,但参与伊朗核设施重建可能招致更严厉的次级制裁,两国2023年签署的400亿美元能源协议里,就明确写着要避开“联合国安理会决议限制的领域”。 地区其他国家却在这个当口有了新动作,阿联酋悄悄恢复了与伊朗的电力联网项目谈判,这个搁置了三年的计划突然又被摆上桌面,土耳其则宣布加快向伊朗出口建筑机械,贸易部数据显示对伊重型设备出口环比增长了40%。 这些微妙的变化,让人嗅到了中东地缘政治风向的转变,当伊朗的工人开始清理纳坦兹的废墟时,那些印着俄语标识的挖掘机和起重机,可能就是新一轮大国博弈的具体象征。 伊朗工矿贸易部7月10日的内部报告透露了一个尴尬的现实:仅仅恢复纳坦兹核设施就需要8万吨特种钢材,这相当于伊朗两个月的总产量,这意味着即使德黑兰想要独立重建,在技术和资源上都面临巨大缺口。 在这种背景下,伊朗选择通过基建合作拉近与俄关系,算是一种巧妙的平衡术。既能规避直接军事同盟的敏感性,又可以借助俄罗斯在叙利亚的防空网络形成某种战略纵深。 战火的硝烟还没完全散去,重建的竞赛却已经开始。当第一台印着西里尔字母的工程车驶进伊朗境内时,这个古老帝国与北方邻居的关系可能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重建战中,谁能拿到更多订单,谁就在中东未来的权力版图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毕竟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地区,有时候一台起重机的影响力,可能不亚于一枚导弹。 信源: 伊朗外交部声明 以色列国防军官网 俄罗斯能源部官网

0 阅读:0
大气磅礴展豪情

大气磅礴展豪情

大气磅礴展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