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称中国军方避用美国技术,回应芯片管制强调自给自足

新浪财经 2025-07-15 00:28:29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黄仁勋关于“中国军方不会使用美国技术”的言论,是其针对美国政府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政策的直接回应,核心目的在于淡化美方对中国技术安全的过度担忧,同时为英伟达争取中国市场空间。以下是基于事实的深度剖析:

核心观点与背景

军方技术自主性

黄仁勋在CNN采访中明确表示,中美军队均不会依赖对方技术,因存在“随时被限制”的风险。他特别强调中国已具备充足算力:“中国拥有大量由本土工程师研发的超级计算机,无需英伟达芯片或美国技术栈建设军队。这一表态直接回应了美国议员所谓“对华出口芯片加速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指控。

中国技术实力支撑

超级计算机集群:如“神威·太湖之光”采用国产申威处理器,算力突破1.1EFlops,覆盖气象预测、核模拟等军事关键领域;

芯片产业链闭环:华为昇腾910b芯片达NVIDIAA100的80%性能,长鑫存储LPDDR5X量产倒逼美光降价28%,形成从设计(华大九天EDA)到制造(上海微电子光刻机)的自主体系;

太空算力布局:中国“星算计划”推动算力网络由“天数地算”转向“天数天算”,构建太空计算基础设施。

美国政策反噬效应

商业损失:英伟达因对华限制损失150亿美元销售额,中国市场占比从95%暴跌至50%,华为等本土企业加速填补空缺;

技术反促:中国AI芯片市占率从2024年25%跃升至2025年40%,昇思、飞桨等框架分流150万开发者,瓦解CUDA生态垄断;

全球产业链重构:荷兰ASML因出口不确定性股价单日跌6%,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扩大28nm光刻机产能至年42台。

深层博弈逻辑

黄仁勋的平衡术

其言论实为“战略澄清”:一方面向华盛顿保证“技术不外流”,另一方面呼吁放宽管制:“全球50%AI开发者在华,美需开放市场维持技术标准主导权。这种平衡折射出商业领袖在中美角力中的务实立场。

美国遏华政策的根本矛盾

美方试图以“安全”之名封锁技术,却忽略三重悖论:

军事依赖不对称:美军需中国稀土维持装备生产,中方仅恢复对美民用供应;

技术扩散不可逆:开源生态(如DeepSeek-R1模型全球下载)使单边封锁失效;

创新规律反制:封锁倒逼中国研发投入年超200亿美元,5年内或建成对标美国半导体生态。

影响与趋势预判

领域

关键变化

技术竞争中美或形成“双轨制”:美主导消费电子尖端制程,中国掌控特种芯片(军工/航太)及成熟工艺产能

全球标准金砖国家“去美元化技术交易网络”兴起,芯片易货贸易挑战美规则霸权

市场格局2026年中国AI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英伟达转向合规芯片(H20)及上海研发中心维持份额

⚠争议点与风险提示

美方质疑未消

尽管黄仁勋强调DeepSeek无军方证据,但美国官员仍指控其“支持中国情报行动”,反映两国互信赤字难解。

技术短板尚存

专家指出国产芯片在EUV光刻、3nm以下工艺仍有代差,需持续投入基础研发。

结论

黄仁勋的言论撕开了美国技术遏制政策的“皇帝新衣”:安全焦虑未能阻挡中国自主创新,市场规律终将碾碎政治操弄。对华封锁非但无法延缓中国军事现代化,反而加速其技术闭环,并让美国企业付出高昂代价。未来博弈的核心,或将转向“谁能更快重构全球化技术供应链”——而中国正以举国体制与开放生态,在这场竞赛中赢得关键筹码。

0 阅读:228

猜你喜欢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