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梁启超在夫人李蕙仙的主张下娶了小他13岁的丫鬟王桂荃,圆房前梁启超对王桂荃说:我娶你,但不会给你名分,孩子不能叫你妈。 王桂荃原名王来喜,1886年生于四川广元的贫寒人家,父母给她起这个名字,希望她能给家里带来喜气,可命运却格外残酷。 1岁时母亲去世,4岁时父亲也撒手人寰,6岁就被继母卖给了人贩子,接下来的几年里,她像货物一样被转手了4次,最终进入李府,成为李蕙仙的陪嫁丫鬟。 1891年,李蕙仙嫁给梁启超时带了两个丫鬟,王来喜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她聪明勤快,梁启超亲自给她改名“桂荃”,取“桂馥兰荃”的意思,寓意品格高洁。 在梁家的日子里,王桂荃不只是打扫做饭,还偷偷跟着梁启超学认字,从目不识丁的丫头,慢慢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管家。 李蕙仙出身名门,是礼部尚书李端棻的堂妹,但身体一直不太好,婚后多年只生了一女一子,就是梁思顺和梁思成。 为了延续梁家香火,李蕙仙主动提出让丫鬟王桂荃做妾,这让信奉“一夫一妻制”的梁启超陷入了两难,毕竟他刚刚在报纸上批评过多妻制的落后。 最终梁启超还是同意了,但立下了规矩:王桂荃永远不能有“母亲”的名分,她生的孩子必须叫李蕙仙“妈”,叫她“王姨”。 王桂荃的肚子很争气,接连生下了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等6个孩子,每当看到自己的亲生骨肉喊别人“妈妈”,她只能躲到厨房偷偷抹眼泪。 即便如此,她对李蕙仙的孩子也视如己出,梁思成后来回忆说,小时候因为贪玩被生母用鸡毛掸子打,是王桂荃冲过来用身体护住他,硬生生挨了好几下。 事后王桂荃还温柔地劝他:“你父亲学问那么深还在读书,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这句话梁思成记了一辈子。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被迫逃亡日本,这时候王桂荃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不仅自学日语,还承担起了对外联络的重任。 在日本的那些年,梁家生活相当艰难,王桂荃白天做各种杂活赚钱,晚上还要教孩子们打算盘学文化,梁家子女后来都说:“要不是她,我们早就饿死了。” 1924年李蕙仙因病去世,1929年梁启超也因为医疗事故离开人世,临终前夫妻俩对王桂荃的嘱托竟然一模一样:“照顾好孩子们。” 王桂荃用后半生践行了这个承诺。她变卖了家里的房产,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了供子女读书,她自己搬到了后院的小房子里住。 这些付出最终有了回报,长子梁思成成为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五子梁思礼成为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其他几个孩子也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话背后,是王桂荃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虽然孩子们私下里都叫她“娘”,但在外人面前,她始终只是“王姨”。 1968年,“文革”的风暴席卷全国,82岁的王桂荃也未能幸免,她被赶到一间阴暗的小屋里,孤零零地离开了人世,身边连一个亲人都没有。 直到1995年,梁家的后人才在北京香山为她种下了一棵“母亲树”,立碑纪念这位迟到的母亲,碑文上终于刻上了“王桂荃”三个字,还她应有的尊严。 梁思礼的女儿梁红曾经含着眼泪说:“没有她,哪有梁家的今天?”这句话道出了所有梁家后人的心声。
1902年,被称作“晚清第一老丈人”的孙宝琦与家人的合影。为啥说他是晚清第一老
【3评论】【3点赞】
用户10xxx39
留下來六個自己親生的兒女,再苦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