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美打起来,中国沿海被炸了咋办?戴旭上校这句话,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 戴旭,1964年出生于河南民权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少年时在田间地头长大,目睹了中国从物资匮乏到经济腾飞的巨大变迁。他考入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学习通信技术,毕业后进入空军部队,担任地空导弹部队的导航台长,负责校准雷达信号,确保战机安全起降。后来,他在空军政治学院深造,系统学习军事理论,奠定了战略研究的根基。服役期间,他作为新闻干事,走访多个部队驻地,记录官兵的训练日常,撰写报道鼓舞士气,文章逻辑严密,语言犀利,逐渐在军内崭露头角。2000年代初,他进入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专注于国家安全与国际格局分析,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发表评论,剖析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观点一针见血。他的著作《C形包围》《盛世狼烟》出版后,引发广泛讨论,书中首次提出美国对华围堵的全球战略,以及中国需建立蓝色国防、奉行鹰击战略的观点。他还担任中国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院长,组织研讨会,与学者们探讨海洋战略,推动中国在全球博弈中占据主动。他的演讲风格直白,常用历史战例开场,提醒国人勿忘过去,激发斗志。近年来,他投身网络意识形态讨论,发表多篇分析美国战略的文章,如《南海战略万言书》,为中国军事战略的公众认知贡献了力量。 中国沿海是经济命脉,上海、深圳、宁波等地承载了全国一半以上的GDP,全球前十的港口、高端制造业和金融中心都集中于此。美国早就盯着这块“肥肉”,扬言锁定1300个高价值目标,想通过精准打击瘫痪中国经济。美军在亚太部署了40万兵力,航母战斗群在南海游弋,B-2轰炸机从关岛起飞,F-22战机在东海演习,摆出一副“西太平洋我说了算”的架势。可戴旭上校一语点破:美国能打烂中国沿海,中国也能让美国在亚太的军事网络灰飞烟灭。中国的东风-21D、东风-26导弹,射程覆盖美军航母,甚至直达关岛,东风-27的性能更是让美军基地成为“活靶子”。火箭军部队机动性极强,导弹车在西北荒漠中随时转移阵地,雷达锁定范围达4500公里,发射后迅速隐匿,让美军难以反制。空军轰-6K可挂载巡航导弹,低空突防,打击美军太平洋基地,未来的轰-20还将进一步提升中国远程打击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不只有沿海。西部大开发让内陆工业体系日益完善,2025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5%,产业链完整,从芯片到重型机械都能自主生产。即便沿海受损,工厂和工人可以迅速西迁,西安、重庆的工业园区随时接手生产,铁路网高效运转,保障物资运输。反观美国,一旦关岛、日韩基地被摧毁,其亚太军事布局将彻底瘫痪。日本、菲律宾等盟友可能动摇,东盟国家已通过《东南亚无核区条约》限制美国核武部署,削弱其区域影响力。经济上,中国掌控全球锂矿和稀土资源,卡住西方新能源命脉,人民币结算在亚非拉国家推广,一带一路项目让中国影响力遍布全球。美国若执意开战,美元霸权和盟友体系都可能崩塌,超级大国的光环也将褪去。 2025年,中美在南海、台海的摩擦从未停歇,但未升级为全面冲突。中国加速内陆建设,重庆、成都的高铁和机场建设如火如荼,挖掘机昼夜运转,工人加班加点铺设基础设施。军工领域,歼-20改进型战机批量列装,福建舰率领航母编队巡航西太平洋,舰载雷达时刻监控海空动态。国际上,中国与东盟、非洲国家的贸易协定不断深化,人民币结算覆盖更多领域,港口起重机上印着中国企业的标志,彰显全球影响力。美国的盟友体系出现裂痕,日本企业加大对华投资,菲律宾在经济上向中国靠拢,试图在中美间寻求平衡。戴旭的观点持续引发热议,他在北京某高校讲座中,手持激光笔,指向全球地图,阐述中国战略纵深的优势,台下听众掌声雷动。他的文章在《环球时报》连载,编辑部内,他逐字校对,确保观点精准传递。他的“定心丸”不仅提振国内士气,也让国际社会重新审视中美博弈的成本。中国的崛起步伐未因外部压力减缓,军工体系100%自主,造舰速度远超美国,歼-20、导弹护卫舰源源不断下线。戴旭始终活跃在评论领域,坚信中国有历史、文化和体系的支撑,能应对任何挑战。美国若挑起冲突,失去的不仅是军事基地,还有全球主导权。中国则凭借韧性和战略纵深,总能找到重新站起来的路。
一旦中美打起来,中国沿海被炸了咋办?戴旭上校这句话,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 戴旭,
史迹解读站
2025-07-15 16:40:58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