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医生火到人民日报了!”广东东莞,38岁男子查出主动脉夹层,死亡率高达70%!

鉴清评趣 2025-07-15 18:04:55

“这医生火到人民日报了!”广东东莞,38岁男子查出主动脉夹层,死亡率高达70%!男子却拒绝手术,只想回老家,还对医生说:死了就死了吧!本以为医生会遵从男子意愿,没想到,医生竟然自掏腰包3万元:“先救命,没钱我出!” 傍晚时分,东莞一家电子厂的车间里,38岁的章明突然捂着胸口蹲在地上。这种撕裂般的剧痛,他并不陌生。两年前体检就查出高血压,可他总觉得180块钱的降压药太贵,想着忍忍就过去了。这次却不同,汗水瞬间浸透工装,当工友硬把他塞进出租车时,他的手指已经开始发紫。 紧接着他的工友将其送往了当地的一所医院,当医生拿着诊断书走进病房,他却把脸转向墙壁,低声说:“不治了,我要回陕西。”这个在东莞打了八年工的汉子,手机里存着女儿毕业典礼的提醒、儿子肺炎住院的短信,还有老父亲关节炎复发的消息。 因为章明知道他的社保在老家,这次手术自费部分至少要三万元,可他口袋里只有两千块现金,微信余额仅138.5元。更让他绝望的是,工厂没给他买工伤保险,老板听说要手术,直接把他拉黑了。 但是东莞市谢岗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郭素峡,得知了这件事之后,盯着手机银行界面,将三万元分两次转给了住院部。“先救命,没钱我出!”这句话,让在场的护士们红了眼眶。她们知道,郭主任刚为老家盖房,自己还欠着十五万贷款。 手术室的无影灯一直亮到次日凌晨。66分钟的微创手术中,郭素峡医生小心翼翼地操作,患者的血管壁薄如蝉翼,她说:“就像在豆腐上绣花。”当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答声,那是生命重新跳动的声音。章明的哥哥从陕西赶来,看到弟弟身上整齐的缝合线,这个五十岁的庄稼汉突然跪在了地上。他不知道,就在三天前,郭素峡还悄悄给章明买了新内裤和拖鞋——他入院时穿的那双胶鞋,底子已经磨得透明了。 这并非个例。谢岗医院党总支书记莫汉文透露,仅2025年该院就遇到17起类似情况,其中6例因费用问题延误了治疗。我国每年新增主动脉夹层患者约12万例,其中43%来自外出务工群体。像章明这样的“顶梁柱”,常常因保障体系的缺失,在生死边缘徘徊。为此,谢岗医院正与慈善总会设立专项基金,目的就是不让“救命钱”卡住“求生路”。 对个人而言,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至关重要。无论多年轻,都应定期测量血压。一旦超过140/90,就必须认真对待,尤其是那些情绪易激动的人,更要学会管理情绪。胸闷、心慌、背痛、气喘、喉咙发紧、下肢发凉,这些症状虽然不典型,可一旦突发并组合出现,就必须高度警觉。健身是为了健康,而非极限挑战,合理锻炼远比盲目追求“个人最佳”更明智。 正如章明康复后,郭素峡医生笑着对他说的那样:“你要真过意不去,就去做个健康讲座,让工友们知道,180块的降压药,比30万的手术费划算得多。” 从社会层面看,则需要构建更坚实的生命保障网络。通过科普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主动脉夹层的凶险,破除“撑一撑就过去”的认知误区。同时,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异地医保报销、大病救助等难题,确保患者不因经济问题而错失生机。 主动脉夹层,绝非小病小痛,而是一旦发生、分秒必争的“大杀器”。身体不是可以无限复活的游戏角色,一次夹层,就可能彻底终结游戏。从现在开始,将预防变成最有力的武器,才是对生命最负责任的态度。 要理解它的凶险,首先要揭开“血管撕裂”的真相。主动脉夹层,听起来像心脏病,实际上比大多数心脏病更凶险。主动脉是身体输送血液的“主干道”,当血压持续过高,这条“主干道”的内壁就可能被冲开一道裂口。血液随即涌入血管壁的夹层,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血肿。一旦这个“夹层血肿”破裂,血液喷涌而出,将直接导致大出血休克,甚至瞬间死亡。它不是缓慢发展的疾病,而是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首要的罪魁祸首,是日益年轻化却被严重忽视的高血压。高血压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高盐外卖、长期熬夜、情绪激动和缺乏运动,正让“三高”的魔爪悄悄伸向年轻人。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早已超标,直到某次测量才惊觉:“140?我才30岁啊!”要知道,当收缩压超过160mmHg时,主动脉夹层的风险会激增三倍。 信源:《“先救命,没钱我出!”医生自掏腰包救治38岁主动脉夹层患者》人民日报

0 阅读:548

评论列表

阿伟

阿伟

13
2025-07-15 18:30

[赞][赞][赞]

甜菜

甜菜

3
2025-07-16 01:23

医者仁心!👍🏻所以对医生和教师要有更高一步的道德要求,也得给予相应的社会地位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