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苏超的意义何在?额头骨折,卢内出血,鼻梁骨折,天哪,真拿命来拼不值当。要刹车了,该改改了,‘健康文明第一,友谊第二,比赛要不要不重要’。因为球员们的付出根本改变不了足球现状,而且江苏的经济已经很好了! 苏超开办时,初衷挺实在:提振江苏的体育文化,给球迷点乐子,顺便拉动地方经济。事实证明,这目标还真实现了。2025年数据显示,单赛季现场观众超20万,线上直播点击量破1亿,关注度吊打不少职业联赛。比赛还带火了地方特色,比如南京对扬州的“金陵与维扬”之战,球迷热情高涨,场外纪念品卖得飞起。经济上也有看头,苏州主场比赛日酒店入住率涨30%,餐饮业营业额增20%,周边城市靠球迷流动也赚了笔旅游钱。 不可否认,苏超确实激活了城市文化和经济活力。城市间交流多了,地方归属感强了,经济也多了一点生气。可问题来了,这些成果真值得球员拿命去换吗? 苏超火了,但球员受伤的事儿却让人心里发凉。这些业余球员多是普通人,没啥专业训练,防护装备也跟不上,可比赛强度却直逼职业联赛。2025赛季,50多人因比赛住院,骨折、韧带断裂、脑震荡啥都有。额头骨折、鼻梁骨折就不说了,甚至还有颅内出血这种吓死人的伤病。 业余足球本来就容易受伤,统计说肌肉韧带损伤占40%以上,骨折约3%,头部伤病更别提,脑震荡可能影响一辈子。可苏超的比赛现场呢?医护人员是有,但急救设备简陋,反应慢半拍,风险自然更大。球员们在场上拼尽全力,头球争抢不退让,防守动作猛得像不要命,可受伤后呢?职业前景迷茫,身体还落下一堆毛病,这代价谁来担? 球员伤成这样,大家开始嘀咕了:苏超的意义到底是啥?竞技的荣耀固然热血,可健康和文明难道不该放第一位?球员拿命拼,也没见中国足球整体咋样,付出和回报根本不成正比。 有人说得直白:友谊第一,输赢次之,球员安全都保不住,这联赛办着有啥意思?“健康文明第一,友谊第二,比赛要不要不重要”这话听着接地气,也挺有道理。 球员安全成大隐患,根子还不简单。首先,业余球员的身体素质和职业选手差太远,训练不够,防护也不行,可比赛强度却不低,受伤概率自然高。其次,组织方在安全保障上没跟上。现场医护和急救设备不够专业,遇到紧急情况只能干瞪眼。再者,规则设计也有问题,裁判对危险动作判罚不严,球员为了赢球啥都敢干,受伤就成常态了。 比如,加大投入改善场地和装备,普及安全教育,让球员知道咋保护自己。规则上也可以再调整,鼓励技术流踢法,少点硬碰硬的对抗。少点伤病,多点乐趣,这不比单纯追竞技强?
办苏超的意义何在?额头骨折,卢内出血,鼻梁骨折,天哪,真拿命来拼不值当。要刹车了
香笺寄相思
2025-07-15 20:11:17
0
阅读: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