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果然是个骗子!”4月央视记者暗访美国商店,侦破了一个大秘密:特朗普嘴上号

孤独背影映残阳 2025-07-16 09:30:19

“特朗普果然是个骗子!”4月央视记者暗访美国商店,侦破了一个大秘密:特朗普嘴上号召美国“抵制中国制造”,旗下的商店却偷偷将中国货,贴上价签遮盖再次售卖。合着让别人制裁,他自己接着卖,赚的盆满钵满? 今年4月在纽约特朗普大厦的纪念品店里,一件奇特的事情正在发生。这里是曾高喊“让美国再次伟大”、对中国商品挥舞关税大棒的特朗普的地盘,而店里货架上的杯子、摆件和各色小商品,看起来却有种熟悉的亲切感。 央视记者在4月12日的一个发现,让这层微妙的窗户纸被彻底捅破。他注意到许多商品上都贴着异常厚实的价签,似乎在刻意遮盖什么。轻轻揭开一张,底下赫然印着“Made in China”。谁知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群嘲。 店里最显眼的位置,确实摆放着几件号称“美国制造”或“越南制造”的服装,像是在努力证明自己已经“去中国化”。可只要往货架深处稍作探寻,就会发现那些日常小物件,十有八九依旧来自大洋彼岸。网友的调侃一针见血:“这是在自己骗自己吗?”“关税看来是加了个寂寞。” 更有美国消费者直言,特朗普的政策伤害不了中国,最终买单的还是美国企业和普通人。这看似荒诞的一幕,背后是政治口号与经济现实的猛烈冲撞。要理解这出闹剧,还得回到几年前。 可是特朗普大厦里那些被悄悄遮盖的标签,恰恰揭示了一个冰冷的经济真相:在全球供应链中,“中国制造”的地位难以撼动。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轻工业的中心枢纽,拥有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成品组装的高效完整产业链。 这种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即便在近年来成本有所上升的背景下,其综合效率和成本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依然突出。反观美国想把制造业大规模迁回本土,却困难重重。基础制造环节早已外移,重建产业链不仅需要巨额投资和漫长时间,更面临着技术工人短缺的现实难题。 就拿商店里那些普通的杯子来说,如果放在美国生产,仅工人和场地成本就会让其售价远高于中国产品,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答案不言而喻。正是这种产业结构上的巨大差异,让“抵制中国制造”的口号在现实面前苍白无力。 那么这场贸易战究竟让谁付出了代价?答案清晰而直接: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高额关税让严重依赖中国进口商品的小零售商利润空间急剧萎缩,甚至被迫提价而失去客户。一些店主坦言,再这样下去,一两年内就得关门。而对于大型企业,供应链的混乱和成本的攀升也同样是沉重的负担。 这笔账单最终还是转嫁到了普通消费者身上。一件印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帽子,就因54%的关税,价格从50美元涨到77美元。如今不少美国商店的收据上,会单独列出一项“关税附加费”。有消费者晒出账单,四百多美元的商品,关税就占了四十多美元。 经济学家早已指出,这场贸易战更像是美国在与自己较劲。有机构测算,到2025年关税将导致每个美国家庭年均多支出约8000美元,十年累计下来,将是近万亿美元的额外负担。用价签遮住“中国制造”,无异于掩耳盗铃。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恰是对违背经济规律的政策最辛辣的讽刺。 政客可以高喊“脱钩”,但现实的经济联结却无法轻易斩断;他们声称要“保护”,结果却先伤到了自己人。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规律的力量远比政治口号强大。强行对抗只会推高成本,损害自身利益。 事实证明关税战并未“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让世界看清,在全球供应链的棋局中,中国制造的地位无可替代。或许,美国的政客们是时候停止这场笨拙的表演,认真思考如何与中国合作,而不是徒劳地对抗经济规律了。否则,像“价签遮掩中国制造”这样的荒诞剧,恐怕只会越来越多。

0 阅读:113

猜你喜欢

孤独背影映残阳

孤独背影映残阳

孤独背影映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