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韩国居然偷偷把中国超过 130 项传统文化当成自己的,从端午节到汉服,从泡菜到螺蛳粉,连中医、风水都不放过!更绝的是,中国直接把这些“偷文化”的证据打包,送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了,韩国网友估计现在集体崩溃:“这下彻底没脸见人了!” 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觊觎” 由来已久。 早在 2004 年,韩国就将江陵端午祭成功列入联合国非遗。 这本来是中国端午节的一个地方性变体,却被韩国巧妙包装,成功站上了国际舞台。 此事一出,中国便正式启动端午节申遗程序,向全世界表明,文化不能被随意 “拿走”。 但韩国并未就此收手,反而变本加厉,接下来几年,泡菜、韩服、燃灯会、假面舞等,一项接一项被韩国试图据为己有。 2013 年,韩国泡菜 Kimchi 入选非遗,更是引发了不小的风波。 要知道,中国多个省份都有腌制泡菜的传统,历史可追溯数百年。 中国迅速行动,推动 “腌制越冬泡菜” 成为国际标准,强调这是中国饮食智慧的体现,也让中韩之间的文化矛盾更加凸显。 到了 2020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出现一名穿着韩服的 “少数民族” 演员,韩国舆论竟指责中国 “文化盗窃”。 这一幕,成了中韩文化摩擦的 “缩影”,一个接一个的非遗项目,被卷入 “谁的传统” 的拉锯战中。 2025 年 5 月 27 日,韩国文化财产厅宣布启动对黄豆酱和传统酱油制作技艺的非遗申遗工作。 这一消息传回中国后,中文互联网上瞬间炸开了锅。 大家都觉得这又是韩国一次 “抢文化” 的行为,不过这次,中国没有仅仅停留在吐槽上。 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出面,将 137 项 “疑似被挪用文化” 形成材料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请求进行历史溯源审核。 这批材料十分详实,列出了详细时间线、实物证据和专家评估,重点指向韩国已列入非遗,或准备申遗的五项文化项目。 安东假面舞,作为韩国文化代表之一,其面具样式与中国西南傩戏极为相似,有专家指出至少 17 处纹饰重复。 而中国的傩舞记录可以追溯到汉代,韩国最早记录这类舞蹈的朝鲜文献,却仅能追溯到 15 世纪。 并且,韩国申遗时对这种相似文化只字未提,申报材料被质疑 “选择性展示”。 燃灯会,韩国版的 “花灯节”,在官方宣传中,被描述为 “朝鲜民族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然而,中国敦煌壁画中,唐代就已出现相似灯会,并注明 “西市灯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部资料显示,韩国材料中并未完整说明与唐代灯节的历史关系。 再说泡菜,中国的腌制泡菜历史悠久,从汉代《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发酵蔬菜 “菹”,到唐代 “醋芹” 技法,都能看出其根源在中国。 食品专家通过微生物基因检测发现,韩国传统泡菜与中国山东辣白菜的菌群相似度极高,这说明文化传播的主源并非韩国。 黄豆酱与酱油的制作技艺也是如此。 湖南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实物黄豆酱残留,距今 2100 多年,而韩国的文献记载只能追溯到 14 世纪。 这种差距,很难用 “文化传播” 来解释。 还有传统木构建筑技艺,韩国大木匠工艺被列为非遗,但中国宋代《营造法式》完整记录了包括斗拱、梁架、榫卯在内的 27 项建筑流程,其中 19 项与韩国版本完全一致。 若缺少历史中继证据,难以证明韩国的这项技艺具有独立性。 这些问题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法忽视。 6 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致函韩国文化部门,给予 45 天限期,要求提交包括图文记录、实物证据、文献出处在内的完整历史链,否则可能面临取消非遗项目登记资格的后果。 这一消息传开后,韩国国内顿时慌了手脚。 韩国文化财产厅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个申遗项目的研究机构整理证据、查找文献、补充实物数据。 韩国媒体也开始降调处理相关内容,原本高调宣传 “非遗申报成功” 的报道,逐渐被其他新闻替代。 韩国外交部更是不敢轻举妄动,毕竟文化争议一旦被联合国判定 “挪用”,不仅是面子问题,还会涉及对外援助和文化输出信誉。 而中国这边,媒体继续释放信息,专家学者接连发声,要求加强非遗的历史档案建设和国际话语体系。 《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等纷纷刊登评论文章,提出 “文化主权不容含糊”。 如今,45 天的限期即将届满。 据报道,截至 7 月 12 日,首尔方面提交的补充材料厚度不足 30 页,多位韩国历史学者私下承认 “回应质量堪忧”。 一旦韩国无法提供有效证据,其引以为豪的 “江陵端午祭”“越冬泡菜文化” 等 17 项非遗可能面临降级甚至除名的命运。 韩国网友估计现在也是集体崩溃,毕竟如果真的被判定为文化挪用,那可真是 “彻底没脸见人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韩国竟偷了中国超130项传统文化,结果被中方“打包”告上
【87评论】【57点赞】
龙雀
韩偷棒子,三姓家奴,没有羞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