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开国中将吴信泉与他的妻子和12个孩子,一起拍下了这张全家福,吴将军一

万物知识局 2025-07-16 11:04:23

1961年,开国中将吴信泉与他的妻子和12个孩子,一起拍下了这张全家福,吴将军一生只有俞惠如这一任夫人,这12个孩子全部都是她一人所生。

那年,吴信泉将军一家十四口人整整齐齐站在镜头前,照片里穿着白衬衫的将军腰板笔直,身旁的妻子俞惠如怀里搂着最小的女儿。

十二个孩子按高矮排成两列,最大的长子吴皖湘已经能帮母亲整理弟妹的衣领,最小的儿子吴利平还踮着脚拽姐姐的衣角。

快门按下的瞬间,十九岁的大女儿吴重阳悄悄搂住发烧的四妹,生怕她站不稳。

这张被周恩来总理戏称为“航空母舰带编队”的全家福,背后藏着的是一段横跨战争与和平的传奇。

吴信泉的婚姻始于战火纷飞的1940年,苏北阜宁县的新四军驻地里,二十八岁的红军将领和十六岁的宣传队员俞惠如用门板拼成婚床。

大女儿吴重阳出生在老乡家的草屋,接生用的剪刀是缴获的日军绷带,此后二十年里,这对夫妻在行军途中生下八个儿子四个女儿,最艰难时用日军降落伞改制成黄白相间的衣裙。

长子吴皖湘出生八个月就被寄养在老乡家,接回时浑身疥疮,俞惠如用猪油拌硫磺给他涂抹,四子吴平安在渡江战役前夕降生于随军转移的担架上,卫生员用刺刀割断脐带。

七子吴十平更是在父亲率部入朝的火车站月台出生,彭德怀笑着赐名“十平”,取十月份平平安安之意。

这个被战火淬炼过的家庭有着军营般的纪律,孩子们每天准时起床,饭后自己洗碗,逢年过节分工扫地擦窗。

吴信泉常挂在嘴边的“不劳动不得食”刻进每个孩子的骨子里,饭桌上粗粮管够但肉食罕见,兄弟姐妹从不为争抢食物红脸。

他把战场上的果决带回家教,长子踢足球偷懒,直接下场示范冲锋式带球,三子吴皖平拆收音机耽误学习,他拎着零件讲起战场通讯的重要性。

俞惠如则是这艘“航空母舰”的定海神针,白天给孩子们缝补浆洗,夜里就着油灯学用缝纫机,舞会上周总理那句“航空母舰”的调侃,背后是她用钢铁意志撑起的避风港。

十二个孩子在严苛又温情的环境中长成十二棵不同的树,长子吴皖湘从八一足球队退役后深耕军史研究,为校订父亲抗战日记在档案馆待了半个月。

六子吴力泉揣着父亲留下的《战场急救手册》主刀心脏手术,抗疫期间七十二岁仍坚守隔离病房。

三女吴新阳走访苏北非遗时总要多看两眼老屋窗棂,那花纹与父母新婚时的窗户一模一样。

更让人动容的是那些看不见的传承,四子负责边疆基建时特意绕开野生红豆杉林,像极了父亲“宁绕三里不毁青苗”的军令。

幼子担任警备司令时坚持保留营区苏式水塔,只因那让他想起母亲挑水的身影。

有一年清明聚会,十二兄妹按1961年全家福的位置重新列队,最小的曾孙女钻进队列大喊“我也要当航空母舰的小飞机”,院子里的槐树已亭亭如盖,树皮上还留着六十年前刻下的身高记号。

吴信泉临终前留下五条遗嘱,要求遗体捐献医学研究、骨灰栽树纪念、子女不得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但比文字更有力的是融进血液的家风,长孙设计无人机导航系统时借鉴爷爷的穿插战术,外孙女在非洲医疗队用的急救手册扉页仍印着将军手订的止血要诀。

那张泛黄的全家福早已超越私人记忆,成为一代人精神图腾,战火中淬炼的坚韧,清贫里磨砺的品格,以及用十二棵树的年轮写就的共和国成长史。

信息来源:岳阳日报——将军无泪慰情深——吴信泉中将回乡记事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清廉湖南》 中共武城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官网(2025年7月13日发布)

0 阅读:113

评论列表

半夏茯苓甘草

半夏茯苓甘草

1
2025-07-16 11:56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拿下平壤和汉城两大都城,吴信泉的三十九军继击败美骑一师后再次震撼了美军上下!51年伟人毛主席宴请志愿军4名军长,一把将39军军长拉住:坐我身边来!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