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9岁朱安去世。生前她立下遗嘱,将财产都给鲁迅之子周海婴,希望他能以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7-16 11:38:11

1947年,69岁朱安去世。生前她立下遗嘱,将财产都给鲁迅之子周海婴,希望他能以“儿子”的身份给自己送终。没想到,周海婴拿了遗产,却不认朱安这位母亲,也拒绝送她最后一程,导致她唯一的遗愿落空。 朱安,1878年出生在绍兴一个普通人家,从小就被旧社会的那套规矩绑得死死的。才四五岁,脚就被裹成“三寸金莲”,疼得她晚上睡不着,可没人问她愿不愿意。她不识字,没读过书,一辈子都被困在传统女性的框框里。1906年,鲁迅的母亲鲁瑞看中了她,把她嫁给了鲁迅。这门婚事听着体面,可对朱安来说,却是个悲剧的开始。鲁迅是个新派知识分子,满脑子现代思想,对这种包办婚姻打心底里排斥。婚后没多久,他就跑去日本留学,把朱安一个人扔在绍兴老家,伺候婆婆,守着空荡荡的日子。 鲁迅对朱安的态度,从来就没热乎过。在他眼里,朱安就是个老妈硬塞给他的“包袱”,一个跟他完全不在一个世界的人。他试过劝她放脚、学点文化,可朱安压根儿不接受这些新玩意儿,觉得守着老规矩才是正道。两人之间那道鸿沟,越拉越大。后来,鲁迅1927年认识了许广平,感情全扑在她身上,朱安就更像个外人了。虽说是鲁迅的正妻,可她在家里干的活儿,跟佣人没啥两样,孤零零地过了一辈子。 鲁迅1936年去世后,朱安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她没收入,靠着许广平偶尔接济点钱,再加上周作人一开始每月给个百八十块钱,勉强糊口。后来她跟周作人闹翻了,连这点钱也不要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经常就吃点小米饼、咸菜凑合。她身体也不好,常年咳嗽,腿脚不利索,但她还是硬撑着。1944年,周作人想卖鲁迅的藏书,朱安跟许广平一块儿拦着,总算保住了这些东西。她心里一直把周海婴当自己的孩子,时不时托人问问他的情况,可惜这份心思,从来没传到周海婴那儿。 到了1946年,朱安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了。她立下遗嘱,把仅有的那点财产全留给了周海婴。她没别的奢望,就想着周海婴能认她一声“妈”,在她咽气的时候送她一程。她还盼着死后能跟鲁迅合葬,好歹给自己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留个念想。这遗嘱写得简单,可字里行间全是她对亲情的那点渴望。可惜,这点愿望,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周海婴呢,生在上海,从小跟妈许广平长大,对朱安这个“名义上的母亲”压根儿没啥印象。在他心里,妈就只有许广平一个,朱安不过是父亲过去的老婆,跟他八竿子打不着。他收下了朱安留的遗产,可要他认朱安当妈,或者跑去送终,他死活不愿意。这事儿说起来挺冷血,可想想他的处境,也不是完全没理由。鲁迅活着的时候,对朱安的态度就那样,周海婴耳濡目染,自然不会把她当回事儿。再加上他跟许广平的感情那么深,认个“外人”当妈,他心里肯定过不去这道坎。 1947年6月29日,朱安在北平去世了,身边就一个老仆陪着。她走得孤单,连个像样的葬礼都没啥人操心。许广平托了几个朋友帮忙料理后事,按绍兴的老规矩给她置办了殓衣,摆了点供品,可合葬鲁迅的愿望,还是没实现。周海婴压根儿没露面,朱安到死都没等到那个“儿子”的身影。她的遗嘱,就这么成了个没人理会的空壳。 朱安这辈子,活得憋屈,走得也窝囊。她的事儿,不光是她一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女人的缩影。那时候,多少女人像她一样,被包办婚姻绑住,被男人冷落,最后连个依靠都没有。她跟鲁迅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可她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熬下去。周海婴的选择,也不能简单说他无情,毕竟他跟朱安没感情基础,硬要他去送终,反而显得虚伪。可不管怎么说,朱安的遭遇,都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这事儿放到现在看,也挺值得琢磨的。朱安的坚持,是不是有点太天真了?她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从没见过她的人身上,是不是注定要失望?周海婴拒绝她,到底是冷漠,还是有自己的苦衷?还有鲁迅,要是他当初对朱安多点耐心,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的遗憾?这些问题,没个标准答案,但都让人忍不住想多说两句。 再说深点,朱安的故事,其实也在提醒我们:旧社会的那套规矩,把多少人坑得死死的。女人没地位,没选择,只能依附男人活着。可男人呢,像鲁迅这样有新思想的,又看不上这些“旧货色”,结果两边都不痛快。今天我们过得比那时候好多了,可回头看看朱安这样的女人,还是得感慨一句:时代变了,真好。不过,换个角度想,要是我们碰上类似的事儿,会不会也像周海婴那样,选个让自己舒服的路走?人性这东西,有时候还真不好说。

0 阅读:56

评论列表

神话

神话

1
2025-07-16 14:30

乱世之中,能伴上周先生,能得个善终的结局,你还想怎么样?还是跟那时的女性一样,死于天灾人祸或一出生就夭折?

小牧童那小罡啊

小牧童那小罡啊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