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8岁的战士至死都没尝过爱情的滋味,牺牲前,奄奄一息地对护士说:“

1986 年,18岁的战士至死都没尝过爱情的滋味,牺牲前,奄奄一息地对护士说:“我能抱抱你吗?”谁知,护士做了这样一个举动。  

(信源:电影《芳华》中“死吻”女主角原型竟是江都女兵!背后故事感人至深……——扬州日报)

1986年,云南老山前线,雨季的泥泞里,爆炸的轰鸣撕裂了山谷的寂静。18岁的赵维军倒在血泊中,腿部被地雷炸得血肉模糊,年轻的生命在战火中摇摇欲坠。野战医院的灯光昏暗,消毒水的气味混杂着泥土的腥味,护士张茹俯身在手术台旁,汗水滑过她的脸颊,滴在纱布上。她不知道,这个瘦弱的少年即将用一个请求,留下战争中最温柔的瞬间。

雨水敲打着简陋的帐篷,野战医院里,担架吱吱作响。赵维军被抬进来时,医护人员几乎辨认不出他的模样,泥水和血浆糊住了他的脸,只有胸前那块小小的军牌,证明他是一个刚满18岁的战士。张茹,23岁,眼神坚韧却带着一丝疲惫,迅速投入抢救。她用颤抖的手擦拭赵维军的伤口,纱布一层接一层被鲜血浸透。手术台上,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秒都在与死神赛跑。

就在医护们以为赵维军会挺过这一关时,他的体温却开始异常升高,伤口感染如野火般蔓延。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奇迹——而他,却在生命尽头提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请求。

赵维军,甘肃榆中县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家里的土坯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18岁那年,他瞒着父母报名参军,背着简单的行囊,带着对保家卫国的憧憬,踏上了前往老山前线的火车。

张茹则不同。她出身革命家庭,1985年主动请缨奔赴老山前线,加入曼棍洞野战医院的女子救护队。

1986年4月,赵维军所在连队接到任务,前往一片未探明的地雷区勘察路径。雨季让山路湿滑,地雷隐藏在泥土下,防不胜防。在一次跨越土坎时,一声巨响,赵维军被炸飞数米,腿部几乎被炸断,血流如注。救援小队冒着炮火将他抬到野战医院,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抢救。张茹和同事们用尽所有办法,清洗伤口、止血、输液,但简陋的条件让一切努力显得无力。

术后,赵维军短暂清醒,眼神却越发涣散。张茹守在他身旁,轻声安慰:“小兄弟,坚持住,你会好起来的。”他艰难地摇头,嘴唇干裂,声音微弱得像风中的烛火。7月的一天中午,烈日炙烤着帐篷,赵维军突然睁开眼睛,目光清澈得让人心惊。他看向张茹,断断续续地说:“姐姐……我怕是回不去了……听说爱情很美,我没试过……能抱抱我吗?”

这个请求让张茹愣住了。在战地医院,医护人员见惯了生死,却从未听过这样的愿望。她的内心翻涌着复杂的情绪——对生命的无常感到悲痛,对这个少年单纯的向往感到动容。周围的战友屏住呼吸,空气仿佛凝固。她没有犹豫,俯下身,轻轻托起赵维军瘦弱的身体,将他拥入怀中。他的头靠在她的肩头,嘴角微微上扬,像是终于抓住了生命中缺失的那一块拼图。

赵维军的军装被血染得斑驳,胸口的军牌在油灯下泛着微光。张茹的双手小心翼翼,生怕触碰到他的伤口。她的白大褂上沾满了泥点,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在脸上,眼神却温柔得像春天的湖水。帐篷外,雨声淅淅沥沥,偶尔夹杂着远处的炮火声,仿佛在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

这一幕被战地摄影员王红悄然定格,镜头里,赵维军的脸庞平静而满足,张茹的眼角却泛着泪光。这张照片后来刊登在军报上,标题为“他请求一个拥抱”,感动了无数人。

从战友老李的眼中,赵维军是个腼腆的小伙子,总是默默干活,从不抱怨。爆炸发生时,老李就在他身旁,亲眼看到他被炸飞的瞬间。“那声响震得我耳朵嗡嗡响,爬过去时,小赵已经没声了,满身是血,我以为他没救了。”老李回忆,声音哽咽。后来在医院,他看到张茹抱着赵维军,觉得自己像个外人,悄悄转过身,擦掉眼泪。“那小子,平时话少,没想到最后会说出那样的话。”

赵维军的生命最终未能挽回。那天傍晚,他的体温骤降,心跳停止。张茹放下他的身体,双手颤抖,泪水无声滑落。她知道,这个拥抱不仅是给赵维军的安慰,也是对她自己信念的坚守——在战争的残酷中,医护人员不仅是救命者,更是人性温暖的传递者。照片《死吻》后来传遍全国,人们为这个18岁少年的单纯愿望动容,也为张茹的果断回应感动。

赵维军走了,带着那个温暖的拥抱,永远定格在18岁。张茹继续她的生活,却从未忘记那个雨季的午后。战争的硝烟已散,照片《死吻》却成为永恒,提醒人们:即使在最残酷的战场,人性的光辉也能照亮生命的最后时刻。

老山战役中,约有数千名战士牺牲,许多像赵维军一样的年轻生命长眠于边疆。据退役军人事务部数据,截至2023年,全国烈士陵园安葬超过400万名烈士,他们的故事通过照片、纪念馆等形式,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0 阅读:7

猜你喜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