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控乐趣会被智驾取代吗
宝马新世代车型提出“智能操控+智驾辅助协同”。核心是搭载“驾控超级大脑”,整合动力与底盘控制,追求极速响应。关键是,即使在智驾介入时,底盘依然动态反馈路况,方向盘与踏板保持“对话感”。宝马强调“不让操控割裂”,认为驾驶乐趣的物理反馈不可替代,智驾应是辅助而非取代。
而前一阵刚上市的岚图FREE+,一边全球首搭华为ADS 4.0实现无图城区智驾,一边坚持全铝底盘减重30%、前双叉臂+EDC魔毯悬架、4.9秒破百的狂暴模式,都在宣示其驾控追求。工程师们死磕底盘调校,力求在狂暴电机性能与日常舒适性间找到完美平衡点。
当小米用算法宣称“晕车率降51%”时,东风本田S7凭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以机械硬实力终结“电车晕车症”,角速度波动数据碾压竞品;磁流变减振器国产化更证明底盘技术仍在进化。
智驾的终极目标,是解放我们在重复、疲劳场景下的精力(如堵车、长途),让出行更安全、更高效。而那份源于精密机械与工程师智慧碰撞产生的、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驾控愉悦感”,很可能依然是底盘调校经验赋予车辆的独特灵魂。
那么,你愿意将方向盘完全交给智驾,只享受旅程。还是说,无论智驾多先进,精准的转向手感和清晰的路面反馈,依然是你心中“开车”不可或缺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