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又变脸了,特朗普突然对俄罗斯撂狠话:50天内不结束俄乌冲突,就收100%关税! (参考资料:2025-07-15 大众日报——50天不停火就收100%关税,特朗普对俄“变脸”,俄乌战局成烫手山芋) 当初信誓旦旦要速战速决,终结俄乌冲突的特朗普,如今却画风突变,几个月前还与普京“富有成效”的通话言犹在耳,转眼间就祭出了100%关税的经济大棒,甚至威胁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一并制裁。 这位自诩的“和平终结者”,究竟是黔驴技穷,还是在酝酿一场惊天豪赌? 回顾这几个月,特朗普的态度犹如过山车,起初,他似乎真以为靠着商人的谈判技巧就能摆平一切。 2月和5月的两次长时间通话后,他本人和克里姆林宫都释放了积极信号,称“富有成效”、“基调很好”,甚至一度传出双方将立即启动停火谈判,特朗普也趁热打铁,抛出了雄心勃勃的30天停火计划。 谁知,现实远比电话里的客套复杂,俄罗斯的核心诉求——乌克兰永不加入北约,恰恰撞上了乌克兰“领土与北约问题免谈”的底线,这道鸿沟无法逾越,谈判自然屡屡卡壳。 到了7月,俄军非但没有收手,反而发动了自2022年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这一下,彻底击碎了特朗普的耐心,他公开抱怨与普京的通话“毫无进展”,直言“非常不满”,政策风向也随之180度大转弯。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特朗普从乐观斡旋转向了极限施压? 首先是显而易见的挫败感,普京的强硬姿态,让特朗普政府意识到,光靠“友好”通话无法让俄罗斯让步,必须拿出更具威慑力的筹码。 与此同时,特朗普也找到了一个更符合其“美国优先”原则的新玩法:让盟友为军援买单,把援助乌克兰变成一门“生意”。 特朗普毫不掩饰地算了一笔账:美国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但钱得由北约出,“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做生意”,特朗普的这番话,也算是捅破了窗户纸。 德国、加拿大、荷兰等一众欧洲盟友据称都有意加入这个“重新武装”乌克兰的计划,这既能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又能将欧洲更深地绑上战车。 更巧的是,外部环境也为美国“腾出了手”,随着中东局势暂时缓和,美国应对伊朗袭击所消耗的大量“爱国者”导弹压力骤减,甚至可以将原先部署在以色列的系统整修后直接运往乌克兰。 基于这种判断,特朗普亮出了他的“商人外交”底牌:经济制裁和军事援助双管齐下,他开出条件:若俄乌在50天内无法达成和平协议,美国将对所有俄罗斯商品征收100%的关税,并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加征次级关税。 不过,这记经济大棒究竟有多大威力,得打个问号,美俄贸易额早已跌去九成,俄罗斯也早已通过“影子舰队”和折价出口等方式,构建了新的贸易渠道来规避制裁。 军事上,特朗普的算盘则打得更精。他承诺最先进的武器将在“数日之内”运抵乌克兰,但特别强调费用由北约伙伴支付,而非美国纳税人,这无疑是想用最小的成本,撬动最大的杠杆。 面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各方又将如何接招? 俄罗斯的反应透露出一股久经制裁考验的韧性,俄国家杜马官员直言,特朗普真想调解,应该向乌克兰“展示拳头”,而不是威胁莫斯科。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则冷静地指出,特朗普的言论恰恰说明他发现解决问题“比预想的要难得多”,并带着一丝嘲讽回应:“美国人总以为制裁是魔法棒,但莫斯科早已学会在制裁下呼吸。” 普京本人更是点明,问题的根源在于地缘政治,只要俄罗斯无法捍卫自身主权,便无人会将其放在眼里。 至于美国的盟友,虽然北约秘书长证实了军援计划,但强迫欧洲为美国“生意”买单,也可能激化跨大西洋的内部矛盾,比如德国就有超六成民众反对为乌克兰追加拨款。 特朗普设下的50天停火期限,更像是一厢情愿,俄方要求乌克兰承认四州归属,而基辅坚持恢复1991年边界,双方立场南辕北辙。 搞极限施压和划定时间线是特朗普的惯用伎俩,但这不仅难以推动和谈,反而可能因其反复无常而让俄乌双方都对其失去信任。 说到底,真正的胜负手仍在战场,乌克兰军队能否用新到手的“爱国者”系统顶住俄军的空袭,将直接决定普京是否愿意重回谈判桌,这场50天的倒计时,赌注不仅是乌克兰的领土,更是未来全球的能源秩序与地缘格局。
[太阳]又变脸了,特朗普突然对俄罗斯撂狠话:50天内不结束俄乌冲突,就收100%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7-16 15:03:41
0
阅读:0